活到现在,年龄不算大,但回望来时路,发现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平静无波的,而是显著的会在一些关键节点出现剧烈变化。这些关键节点出现时,我们或面临空间的变动、或面临新的人际关系的产生。
积累确实靠平时,可正如作家柳青所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对于我过去的紧要几步之一便是高考,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学校选择便是这紧要之紧要。
今天这篇文章的缘起是因为堂妹今年高考,考的不是很理想,她想复读。
其实,当年的我第一次参加高考也考的不理想,于是,我去复读,考了第二次,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可我今天还是想谈谈这个问题,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到底要不要去复读呢?
What
所谓复读,其实是想给自己第二次机会;也意味着将面临重头来过的未知风险,由于出题、运气、状态、改卷等等原因,其实第二年的高考成绩还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复读其实是一个风险事件;复读还表示我们需要重复着去做题目、看以前学习过的课本。
那既然明知复读是一个重复、枯燥的风险事件,为何还是有学生趋之若鹜奔赴前行呢?
Why
说起复读的原因,大致包括如下:(1)所取得成绩和可就读院校不理想;(2)不甘心,认为自己的实力超过目前水平;(3)认为所就读之大学好坏决定了未来的命运;(4)相信自己通过一年的努力,成绩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5)随大流复读。
想想当年我复读原因主要是(1)高考语文作文总分60分,第一次只考了29分,导致总成绩不理想,最后,由于志愿填报的院校调整,可就读院校不理想;(2)不甘心;(3)同学一句“用一年换一生”激励了我。
可今天回头去看,不禁想问,高考选择以及复读选择背后暗含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什么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是一所学校带给我们的名校光环?是一个城市带给我们的便利?是和男/女朋友距离更近?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选择我们未来将要前行的方向和目标。
How
如果你喜欢翻译专业,四年大学毕业,你想在上海一个很好的机构工作。
A方案
现在你面临所填学校不理想,但专业还是选择了翻译专业的处境。这时候,选择回去复读,争取第二年考一个好点的上海学校,以此为依凭,然后毕业之后,找上海的工作。
B方案
现在继续选择去就读那个不是很理想的学校,但你从暑假开始就准备英语四、六级,看国外原版英语新闻和书籍,大一过英语四六级,并开始准备专业八级,英语中级口译、高级口译,雅思或者托福等;大学期间去所在城市的其他更好院校旁听;参加全国性的英语竞赛等。到毕业的时候,你具备了英语专业的过硬实力,过了专八、高级口译、雅思高分、并且通过阅读外文材料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在全国性英语竞赛中获得相关名次。然后,选择考研到上海拥有最好的翻译专业的学校;或者直接去上海应聘工作。如果会碰到钉子,还可以将用来复读的一年作为准备时间。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二个方案。第一个复读的方案,是退回去再重新来过的自以为保险稳妥的做法,实则,复读并不必然第二年就会考得好,考到好学校也不必然就等于最后就业的顺利和个人专业实力的强大;而第二个方案才是面向未来、面向目标的直接方案。
可现实是如何呢?
现实是大多数人会像我和我妹妹一样选择第一个方案。
为何?
因为在面临高考的关键节点的时候,我们只想过要把成绩考高、考好,但我们没有想过我真正想要去哪里,我们喜欢什么,我们的目标方向是什么,面对未知,我们没有自信可以做得好,我们无法相信四年后,我们会如何,所以,我们选择了退回去,做自己擅长的、熟悉的事情,幸运的话,第二年可以通过更好的成绩选择一个更好的平台学校,然后选择一个不讨厌的专业,通过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力,为自己未来人生路选择加分。
我们会发现,第一种选择,永远是依凭平台,选择一个热门的、大家觉得好的选择,可是我们却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这样的选择作出以后,大学期间可能会继续认真的听老师的话,将所要求学习的科目学习好,四年毕业之后,若选择就读研究生又采取同选大学一样的方法;如果选择工作,就会选择那些大家都觉得好的地方去应聘求职。
于是,我们成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做着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的人。如果被问到喜欢什么,却摸摸脑袋告诉对方,我们只知道我们不讨厌什么。
在A方案的选择方式下,我们永远处于被动和赶潮流中,但如果我们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早早锻炼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那么无疑是早早的开始了积累,经过时间的积累,我们将会得到时间给我们的复利礼物。
当一艘船没有方向的时候,所有的风都是逆风,一旦有了方向,你就能选择顺风了。
人生选择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在平日就常常思考自己的目标,思考什么对我们更重要,什么对我们最重要。这样在面临人生的关键节点,就能选择助力我们人生前行的顺风。
高考复读与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里最关键的不是我们选择了什么,而是我们因为什么而作出了如此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