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书有些杂乱,类型各异,体会的层次也是深浅不一。
有些轻松的一笑而过,有些深情的潸然泪下。
还有一些看起来就高大上的书,说实话,看的有些云里雾里。
比如这本《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伯勒斯,他在文中大体阐述了理解未来的这样七个原则:
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腻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复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
对于这些名词,我是有些吃不透精髓的,只能把它归结于‘工具书’一类,然后认真的作了一些标记。意思是,等有朝一日,等我阅历丰富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领悟能力升级了,再来精读这本书的价值吧!
虽然自己对读书有偏好,对于不喜欢的类型,觉得读它反而像是被动的执行一项任务,艰辛又不自在。
不过,我也承认,即使对于觉得不太感冒的书,读下来,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些受益的。
这也就是中国古话里的那句“开卷有益”吧。
说说收获。
一、远见力
预测未来的另一个意思是具有正确的远见力。
闪现的远见力首先看到的是趋势,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准确预测。
但远见力并不是虚构空中楼阁般天马行空,而是基于目前确定的事物、确定的目标或确定的原则,分清未来的硬趋势和软趋势。
硬趋势要顺应,软趋势要学会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变革的决心和破除陈规的勇气,又要理解技术和应用的逻辑。
所以,远见力是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它是先发制人的利器。“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这是全新的黄金法则。
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还未做时,做成不可能的事。
为消费者提供他们自己都还没有发觉的需求,这就是长盛不衰的真理。
这就是远见力的意义,这就是创新的含义。
自然音阶只有七个音符,但音符交织的乐曲却有无数种排列。
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
但是这还不够,看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重塑自我等,这些都是宝贵而重要的步骤。
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我们需要积极塑造我们的未来。
1963年那个炎热的8月,如果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堂高喊“我有一个计划”,那么他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政治家,没有人会记得他的话。
但是,他说:“我有一个梦想”。
对未来的愿景推动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进而影响发展结果,并塑造我们的人生。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先要问什么是我们的梦想。
二、未来愿景
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
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也就是这本书意义上的未来愿景。
《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喜欢用未来愿景这个词来指代我们每个人脑海中形成的未来生活的画面。
这不同于目标、计划、野心或愿望。
未来愿景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
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不同的愿景创造出不同的现实。
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支非常浩瀚强大的战队,或者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让我们明白该如何去管理未来的愿景。
骑过摩托车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眼睛注意哪里,车子就会往哪里走。
只注意到路上有一块石头,你就会不由自主压过去,只盯着前方坑洞看,就会掉进坑里。
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
你会往哪里看呢?
人们常说,“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这也许是真的。
幸运的是,我们不是狗。
过去,从学校毕业以后,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就能终身受用,如今,时代已截然不同。
以前,高学历代表一辈子不愁吃穿,如今,博士学位只表示你以前知道很多东西。
所以在今天,只追求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必须终身学习。
新加坡的国家教育政策就是“终身学习”,指出“不管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是否有能力不断学习,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应未来的变化。”
我们应该聪明的学习这种精神,因为我们要明白:人的心智是可以无限升级的。
有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意思的小例子:
一位大公司的CEO对一位专家说:我不舍得花钱提高员工的能力。
原话是,“如果我花钱提高他们的能力,他们却离开了怎么办?
专家回答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如果你不这样做,这些没技能说人却留下来了呢?”
三、明日实验室:问题的力量
有一天,我坐在院子里,邻居家的男孩边哭边向我走来。我问他怎么了,他伤心的说,他的小狗死掉了。
他抬头看着我,流着眼泪说:你觉得天堂里有狗吗?
我应该怎么说呢?
我可以给他一些宗教或神学的答案来安慰他。我也可以简单地说:“当然!”
但是那样的安慰真的能让他感觉好些吗?我很怀疑。
因为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怎么想,而是他怎么想。
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汤米,如果天堂里没有狗,那还是天堂吗?
他想了一会,缓缓的点了点头,并给了我一个令人心醉的微笑:“谢谢你。”
有时候,最好的答案是另一个问题。
发挥远见力,开始时就要问自己一些有效的问题。
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每周只要一个小时。
作者伯勒斯先生把每星期的这一个小时,称为明日实验室。
在这一个小时里,你的任务是把目前的插头完全拔出,并插入到你的未来。
这意味着,将你的手机、电脑,你手头的一切都切断。
不只是关闭设备,还意味着做出一个承诺,停止思考目前的问题以及无法让你专注的所有的事情,至少坚持一个小时。
大多数时候,我们忙于应对当下的问题。
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做事很容易,有时候能够处理眼前的危机反而让人安心。
这是我们熟知的世界。
人生建立在偶然上,时而努力,时而担忧。
懂得处理危机,才能放心。
创建明日实验室会帮你打开一扇门,让你走出被动与失望的循环。
《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让我感触最大的是:
我们能够也应该做很多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那么几件。
未来的密码是什么?
如果希望让未来现在就来,那么所有理解未来的前提,就是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练好内功,把握住这七个原则,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化,鸟儿都会从容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