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好久没更新了。沉迷斗鱼直播最近,唉要是播看论文你们来点个关注嚯~
之前写的东西,感觉引用得太多、理论太多了哎。
我以后多加点自己的理解吧~~
比如这这篇,想写点自己的观点,打扰了 还是多引用吧!感谢作者的精辟总结哈哈哈哈!小猪同学必须引用!
一、关于原生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是?
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代产物,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应相较于原生代界定,“如原生代可概纳 20世纪 80 年代第一批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外出务工群体”,新生代可指“21世纪以来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不具城市户籍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民化生活习性的青壮年劳动群体”。
月初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还想把自己归类为新生代农民工来着。但是现在想想又觉得不对。(月末了,霍,一篇文章居然看了一个月,暴露了emmmmm)一方面吧,我觉得自己好像不符合“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这个特点,从小就接受的是城市的教育资源,进城目的是求学而不是务工。另一方面吧,我又觉得自己完全符合“由县城进入城市务工且不具城市户籍且一定程度上体现市民化生活习性”。哈哈哈,那就还是先算进这个群体吧!(不然我接下来不好引用作者的观点啊hhh)
还有一个思考就是,可不可以在这个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后补充一条“第一批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外出务工群体的后代”。(or“农民工子女”?)
为什么我会提出后代这个群体呢,因为以我为例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是“较原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观念、知识层次、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上都具备新的现代性征”的,但是在原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下成长会受到很强的原生代农民工生活习性、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种“现代环境”、“现代特征”与“”的相遇,必然避免不了冲突、也会有一部分的其中包含冲突、融合,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所属的群体可以放在“新生代农民工”,也可以放在一个更清晰明确的分类里面。但还没看到相关清晰的分类和定义,霍,那就还是等待厉害学者总结吧!嘻嘻,这算是这篇文章给我的一个思考吧。
二、原生代农民工通常有的特点:
【传统农村文化价值的游离与裂变】
城市主体意识性强化却依旧游离在乡村和城市之外。
表层城市文化机制有局限之处,但已处于启蒙阶段了。
👍某种程度上,农民工文化承袭了乡村文化的精神特质,体现出粗放性、即兴性和消解性的审美表征,有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家庭化及乡土化趋向
😔又浸染了城市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多元化、非中心化及狂欢娱乐的显性特征,遭遇都市生活“速度”“节奏”的挤压。
so他们很难界定何种文化精神应该成为主导
这种文化形态缺少与城市主流文化的合理对接机制,游离于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之外,从某一维度上体现出“伪城市化”倾向,甚至演化为都市文化生活中的“孤岛”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上游离于传统农业文化,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去中心化 ”同频共振。”
农民原本是在乡村日常生活中形成稳定、静态、封闭的农村生活图式。
进入城市后聚居的住宿生态、陌生的劳作场域、新型的人际关系及异样的文化倾向,让他们不自觉地疏远了乡土以天然、血缘、传统、习惯、风俗等维系的社会关系,屈从于城市的工业秩序、劳动规矩、科技文明及文化消费。
第一代农民工对村庄的留恋表现为返乡建房并以此为傲。
但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延长+第二代农民工继续出走村庄,热闹的乡村生活图像被混杂冷清断裂的状态取代,乡村传统文化结构的发生变化。
第一代农民工会把对以往乡村的眷恋及哀婉连同对城市的粗浅认识,以言传身教方式传递给新生代农民工,试图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
而实际上,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不愿回乡并日渐游离于乡村文化,与第一代农民工产生文化价值矛盾或背离的发展趋势。
三、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通常有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较原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观念、知识层次、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上都具备新的现代性征。
经济地位的提升成为其改变主体身份属性的内在驱动力,都市融入的身份诉求成为这一群体文化消费取向的有效作用机制,这种主体意识的自觉驱动强化了这一群体在日常经济活动与文化消费及审美意识等层面的诉求。
我们说80 年代原生代农民工是为改善经济状况而介入城市文化生活,在现实城市的文化生活空间常表现为“他者”身份。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则直面世纪之交大众文化、消费意识、后现代主义的国内勃兴,并亲身体验科技、文化、生活的变化。这些亲历见证可能颠覆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外来者”的既定思维理念,并以文化认同与介入的主体性意识强化城市化身份诉求。”
so主观意识上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取向,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异于原生代即第一代农民工,呈现时代特征与自身审美价值理念重。
“但问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并未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即缺少对自身文化转型的“自知”,无法或较少主动开创富有个性色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既游离于传统的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又难以接受城市文化模式。”
除部分见解,观点基本都引自:
[1]王婉婉.从“文化消费”到“身份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策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2):67-70+98
作者:斗鱼@猪小米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