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天的“简书”算不上什么,倒是因为生活平淡琐碎,引发而起摄影杂记。熟悉我的人,向来知道我所写的记的不过是我直言直语没有什么营养,这对我在以后的日子再看回忆的时候,方便许多。
周末在家与父母在一起日子里,安逸很多很多。于是闲来无事,凑巧看到让自己美好的东西,觉得一定要拍下来。(当时是下午的4~5点中)找到光线好的地方,撑开小桌子,铺上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桌布,拿着熟不上手的的相机。拍上一通!
通过主图,很容易猜想,今天的主题,是一颗松花蛋,普普通通的松花蛋
「松花皮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是一种中国传统风味蛋制品。吃过的人,一般都是凉拌,其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制作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植物灰。
其实皮蛋可能是由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咸鸭蛋演化而来。明确记载皮蛋的,明孝宗十七年(1504)成书的,《竹屿山房杂部》。
我生在北方,这个尤物我们称它为“变蛋”。顾名思义,因为石灰,木屑,搅拌而 成之后,新鲜的鸡蛋在泥潭之中裹上一层泥,数日之后,经过日光均匀晾晒,变成了现在这种晶莹剔透鲜滑爽口鸡蛋。魔术一般给“变”成了这个样子。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在我的记忆里,到了要收割麦子前的一个月里,会有“匠人”拎着扁担,一头担是石灰浆,一头担的是黄的的木头屑和其它的辅料。从村口一直吆喝着:“变,变蛋咯..变,变蛋咯..”慢慢的游走在村子内。不会有人说什么,除里怕生人的狗仔旺上几声!
偶尔走上几步,碰上想要“变”的。就会叫上,随到家门口,或者在一个比较宽敞的空地上。他的作业比较简单(我的记忆里,是这样。后来没有再碰上也没在深究)。打开担子一头的桶,将鲜鸡蛋放入石灰浆里,滚动,将鸡蛋均匀沾上石灰浆。再把另外的担子一头的木屑,铺在一个袋子上面,木屑倒出来。沾好石灰浆的鸡蛋于是会再裹上“木屑”就变好了。随机装入容器内,密封。因为是在夏天,天气晴朗爆嗮在大概3-4就可以了。当然,在“变”的过程中,也会有失败的,形态明显,不成形。味道更是苦涩,一嘴下去满口石膏味,那为什么还是要吃了它呢。当然是因为,年少,馋呗。
每次变蛋成型的时候,会先吃上几个,大人们又再先存着。想,那大概就是麦子金黄时刻了。大人们那个收获的季节时最辛苦的时候。忙的有时候顾不上吃饭。科技的发达不用手工“收割”,需要恭候哪大型的收割机器。麦子要熟透的前后几天里,最为焦虑,担心没有赶上过场的“收割机”,又担心收割后的天公作不作美。
于是白天等,等到了就开始忙活,收割,装袋,换场,晾晒。经常白天看着,晚上也看着,偶尔没有时间吃饭。会拿“变蛋”充饥,晚上,因为要看“场”上的麦子,会留人在“场”地里守夜。一般男生,拿上几颗,会配上啤酒,这也算上是一餐。有些户人家田地多的,会请上三两亲友帮忙,围桌吃饭的时候,也少不了“凉拌皮蛋”。这好像这是夏季的必需品。现在想起,朴朴实实的生活,算不上富裕,却是忘不掉的回忆。
图片:相机D5200
拍摄地点:小城市家中
手机后期:黄油相机
————————————————————————————
嗨,你好~我是【AI 生活】的「魏小姐」谢谢你观看到文章的最后!我爱生活,爱拍照,爱唠叨,但是文字不大好,请将就一下!你们的留言都会看,继续关注我吧。see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