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在春秋五霸的一个版本中,宋襄公兹甫位列其中,但在春秋人物中,他算不得一个大人物,甚至也算不得一个人物,他的形象更多地被描述成一个不自量力的小丑。而这个小丑在我看来,倒更象是个书呆子型的君子,一个被现实打败的理想主义悲情人物。
兹甫的出场在鲁僖公八年(公元前652年),那年,他老爸宋桓公病得不轻,不得不考虑善后事宜,身为太子的兹甫坚决要求父亲改立他的庶兄目夷(字子鱼,后来“鱼”就成了他这个家族的姓)为储君,说:目夷既长且仁,最合适当皇上。子鱼不干,说:皇上宝座都能让的人,那仁不比我的小仁小义大发去了?再说我当皇上名不正言不顺啊。二年后,宋桓公死了,兹甫当上了宋襄公,目夷当上了宋国的宰相,在这一对仁字当头的兄弟加君臣的治理下,宋国渐渐兴旺起来。
兹甫在第一次完美出镜后,再次登台已经是鲁僖公十六年,这一年春天,天降异兆,先是陨星如雨,其后又狂风大作,吹得六只水鸟只能倒着飞过宋境(书上是这么说的,但这到底是怎么个飞法我也没想明白)。
异兆当年,鲁国连着死了三个皇家贵族:季友(就是那个不久前平了庆父之乱的人戳这里,也是最终乱了鲁国的季氏的先祖,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嫁给鄫子的季姬,和公孙兹;
异兆第二年,春秋第一霸齐桓公被蛆虫啃尽了皮肉戳这里。
这些天灾人祸似乎给了兹甫无限的信心和力量,使他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至此,兹甫为了心目中那个崇高的理想、不可完成的任务,不惜牺牲自己大好的仁者形象,义无反顾地担起世间小丑的角色。
齐桓公一死,东周列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周天子早已毫无说服力,大国彼此争战,小国则时时有被吞并的危险,诸侯国人人自危。楚国这个被中原所BS的南蛮子倒是日渐强大,齐桓公一死,昔日的小霸王郑国就投入了楚国怀抱当上了尾巴国。这个事态让兹甫寝食难安啊,他一心想的是效法齐桓公,上,匡扶周室,下,安抚黎民,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兹甫凭着自己的仁心,就要去做这番事业了——大概这就是书呆子们追求理想的方式吧:不问有没有能力,但问有没有决心。
兹甫先是会盟曹、卫、邾几国平了齐桓公死后的齐国内乱,然后捉了滕宣公,杀了鄫子祭河神,围了曹国……忙活得不亦乐乎。目夷并没有被宋襄公的伟大目标冲昏头脑,但却也无力劝说这位钻进牛角尖里的兄弟回头是岸。
兹甫一心扑在他想象中的辉煌霸业上,不惜屈尊降贵,想先借楚国的虎皮,来实现自己号令诸侯的最终目标。结果,这下压错了宝,被楚成王逮了去,押着他来伐宋,想逼宋国就范。幸亏宋国有目夷坐阵,告诉楚成王不要错打了算盘,杀了宋襄公,我们就立一个宋臭公,反正绝不会为了换回国王的命而失了国土。楚成王一看这样,索性就放了兹甫。
被释的兹甫又来了仁劲,说祖宗的基业是目夷保住的,我没脸回去了,还是隐了吧。目夷呢,还是把这位兄弟接回来继续做宋襄公,实指望他是吃一堑长一智,如果目夷知道这位兄弟回来还是接着做春秋霸王梦,大概也不见得会接他吧。
兹甫回了国,就去找郑国的麻烦,因为郑国是楚国的尾巴国嘛,主人不敢打,踢狗两下还不行啊。
楚成王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来救郑,楚宋决战于泓水。
战前,宋大司马一再劝阻兹甫:老天爷几百年前就不照顾咱家了(宋的先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您就算有心重振家邦,只怕老天也不答应。”
兹甫这时是蛤蟆吃秤砣——铁了心了,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泓水之战,可说是兹甫的书呆子型君子的巅峰之作:宋军已经列好阵势,而楚军还在忙活着渡河,大司马说,敌众我寡,要打快打!兹甫说:咱是君子来着,哪能趁人之危?等楚国好不容易过了河,还没有整队,大司马又请战,兹甫说:哪里忙在这一时?
结果不必说,等两下都列好队了,楚军一个冲锋,宋国大败,兹甫也挂了彩,不但挂了彩,转年就因伤而死,他的梦中霸业只得在九泉之下伴他安息了。
下集预告:楚成王申请的断头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