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平坦便捷的绿色之路!
孩子们害怕写作文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作文模式化,套路化,千篇一律等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作文可以变成玩耍一样轻松愉快的事情,本书里面孩子们的精彩作品都是
他们玩儿出来的!
——这一切的前提是,理念、策略、方法要对头。 这是与为考而教的应试刷题式教育生死搏斗的结果,是语文教育绿色回归的结果。
一
就学校的作文教学来说,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老师们甚至很多语文教育专家。例如:
1.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孩子害怕作文?这个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呢?
2.作文能力究竟可不可以教?如果不能,为什么?如果能,该怎么教才有最佳效果?
3.小孩子作文,究竟从何时起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究竟该不该教作文?他们会不会作文?
4.阅读优先,还是写作优先?阅读更重要,还是写作更重要?阅读和写作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5.中考、高考等重要的的语文考试,对写作的要求怎么总是“诗歌除外”?究竟该不该教孩子们写诗?
6.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究竟是写虚为主,还是写实为主?写虚,就是写心灵、写感情、写感受、写想象出来的东西;写实,就是写真人真事真物,写身边的真实生活。
7.如何科学处理孩子的写作与修改,教师的批改与讲评等几者的关系?尤其是批改问题,究竟批改不批改?批改多少?批改什么?不同年级该有怎样的不同要求和做法?
8.想解决好孩子的作文学习问题,是集中进行作文改革呢?还是对整个语文学习进行整体改革呢?二者哪一个效果更好呢?
以上诸多跟作文教学有关的重大困惑,在我们的语文实验改革项目启动之前,我们多半也都是不大清楚的。经过6年小学全程的语文实验改革、探索与研究,现在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得到解决,我们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被实验成效所证实。
二
比如第1个问题。我们的实验改革表明,完全可以使大多数孩子喜欢写作,愿意写作,其余的起码不排斥写作,不再有恐惧感。
我们把作文改名叫“写着玩儿”,首先从心理上解决了作文的压力,让他们感觉不就是玩儿嘛,有什么好怕的。其次我们大力提倡“两胡”教学法,让小孩子敢于“胡思乱想,胡写乱画”,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只许表扬,不能批评(尤其是低段的小朋友),要敢于对孩子写着玩儿作品的不足之处视而不见。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得讲任何关于写作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不得进行作前指导,只是告诉孩子们说:写着玩儿什么要求也没有,只要把心里想说的话说清楚了就好,写完了自己读两遍就知道了。暂时不想写的孩子可以先不写。
事实(我们实验改革的成效)已经证明,只要理念、策略、方法对了,害怕作文的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放飞孩子吧,你可以看到生命奇观的,孩子真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如果你连月光、星光都不肯给,一入学就是抄写字词NN遍、抄写课文NN遍,然后是做不完的训练材料,做不完的试卷集,师生整天满脑子都是应付期中考、期末考、月考、周考、单元考,还有上级定期不定期的抽考与竞赛,孩子们被整得晕头转向,呆头呆脑,哪里有机会,有心思“胡思乱想,胡写乱画”啊,怎么会灿烂得出来啊!
教孩子作文,一定要讲一大堆要求,什么紧扣主题、材料新颖、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然后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老师美其名曰“认真负责”地详批细改,搞得满篇飞红,到处都是毛病。这样给孩子的感觉自然是:妈呀,作文是什么鬼啊,这么难写?!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孩子们害怕写作,不会写作,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教学吓坏了他们,限制了他们,扼杀了他们。
第2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从最前沿的语文教育理论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表现存在论那里,从同样前沿的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学理论那里,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们将写作的“能教”界说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在狭义上,写作基本是不能教的,广义上写作基本是能教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做法是:多教“大策略”,少教“小技巧”;“大策略”为主,“小技巧”为辅。“大策略”主要是指能够点燃学生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内动力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自己的激励课程。激励课程有很多内容和方式,比如作品发表广义化,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发表的机会,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除了传统的到报纸杂志上正式刊发,在班级宣读、传阅、张贴等等,我们还专门创建了春绿写着玩儿新浪博客,每月一期遴选发表大家的作品。更加让孩子群情振奋的是,我们每年给孩子出书(截至目前已经出了40多种),举办隆重的发书仪式。所谓“小技巧”,指的是传统的那些写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如立意、选材、开头、结尾、详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这些东西作用是不大的,低年级绝对不讲,中高年级可以适当针对性的渗透一点点。我们实践的结果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让孩子们多多发表吧,多发表更容易放飞他们的言语生命!
第3和第4个问题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认为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是不能作文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安排也仅仅是写话,到了三年级才正式习作,所以大家集体无意识地认为作文的起步是在三年级。这样安排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阅读在前,写作在后,必须有一定的识字量、阅读量才有可能写作。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否则你无法解释我们那么多的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写出来了那么多让我们成年人自愧弗如的写着玩儿作品。说句实话,这样的现象也是我们的一个意外发现,意外收获,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我们是不曾也不敢这样设计的。为什么有这样惊人的意外收获呢?我们不就是彻底地解放孩子,呵护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允许孩子“胡思乱想,胡写乱画”吗?随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奥秘正在这里,这才是孩子本来应有的正常现象。早已有专家(比如美国的格雷夫斯)的理论研究表明,孩子的实际情况是:表达在前,阅读在后。孩子出生一年左右就学会了表达,阅读却是在几年之后的事情,就是说孩子早在阅读之前就已经会表达了。正如以作文教学闻名的管建刚老师所说,孩子是先有写作,后有阅读的,只是小孩子的作品不是用铅笔、钢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录音笔写出来的。这就是说你只要调动了孩子的表达热情,孩子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并不需要等到大量阅读之后。当然要写出博大精深,阳春白雪式的传世之作,自然是在“读书破万卷”之后的事情,孩童时期直接抒写自己心灵,书写身边的生活是不需要那样的阅读量的。正确的是,阅读跟写作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之所以强调先阅读后写作,是因为古人写作用文言,没有一定量的文言阅读积累自然是无法写作的。
放飞孩子吧,一、二年级写作不是问题!早期的写作,不需要等到大量阅读之后!
第5个问题。中考高考,考场上能不能写诗歌,这是一个重大的语文改革话题,在这里不便展开阐述。然而,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进行诗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诗是开在缪斯头顶上的那朵花,是人类心灵、情感的最高表达形式,也往往是童心童趣在适宜的时空中的自然绽放,人类不能缺少她,好的教育不能缺少她。教育目的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诗人,但是诗心、诗意、诗趣、诗的情怀是需要培育的,是人人应该具有的。王崧舟老师把他所教的语文定名为诗意语文是很高明的;雪野、史京、吴勇,还有新教育、亲近母语、南明教育的很多老师的实践都证明,在小学进行诗教是完全可行的。只要路径正确,方法适当,孩子写诗并不难,甚至比写文章还要容易。我们几年来的绿色语文快车实验改革,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写了这样一首诗:
心中的秘密
我心中有一个秘密
梦中我变成了爸爸
天天批评现在的爸爸
这首小诗道出了孩子的心声,艺术地表达了对爸爸某些做法的不满,应该说是一首好诗。但是,如果把它变成一篇常规的作文,写到本子上不到两行,成不了篇,用旧的眼光来看啥都不是。现在老师说,这是诗,是一首好诗,在班上大加赞扬,孩子的诗心、诗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了:哇,写诗原来这么简单!试想,孩子们怎么会不爱上写着玩儿呢。
有不少孩子用写着玩儿做题目,以诗的形式,表达对写着玩儿的喜爱。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写着玩儿
写着玩儿是我的天堂,
写着玩儿是我的小溪,
写着玩儿是我的美梦,
写着玩儿是我的快乐,
写着玩儿伴我六年,
写着玩儿是我的心,
写着玩儿是我的家,
写着玩儿是变成蝴蝶的我。
放飞孩子吧,真的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本质上都是诗人!
篇幅所限,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不再一一展开。如前所述,这些问题在我们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些长期困扰老师们的大问题都解决了,小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语文的痼疾——少慢差费,也就很容易解决了。
三
要解决作文的老大难问题,要解决整个语文的少慢差费问题,靠个别老师理念先进,学养深厚,在自己班上单枪匹马的来做,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更难以让大面积的更多的学生受益,只有团队作战,至少是学校行为,才能够做到。当然前提是,要有先进的理念引领,要有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单纯就作文解决作文问题,往往效果不佳,越是急功近利,负面作用越大,必须对语文进行整体的综合性改革,而且必须是大刀阔斧,伤筋动骨才行。
我们之所以做的比较好,是因为我们完全符具备了这些条件。这里不得不简要说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绿色语文快车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与实验。
为了创造一种人性化的适合孩子的绿色真教育,还给孩子一个金色童年,也为了奠基孩子未来的诗意人生,新乡市世青国际学校在六年前决定从语文学科开始大动作变革原来应试思维下的教育旧模式,于2012年秋季联手新乡学院正式启动了“高参小”项目“绿色语文快车”实验改革,新乡学院文学院研发的《绿色语文快车教学改革方案》正式在世青学校落地生根。世青特聘绿色语文快车项目主持人金树培教授为校长顾问兼科研校长,负责办学思想、教学业务的引领,主抓教师培训与项目的实施。嗣后新乡学院正式在新乡世青国际学校挂牌为合作基地学校。
绿色语文快车实验改革愿景诉求的最朴素简洁的表达是:彻底治愈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痼疾,使孩子受到最好的语文教育;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以语文学科带动其他学科。
绿色的涵义是:反应试而又成绩优异的,无毒素无副作用的,教育生态环保的;充满希望,富于诗意,张扬生命活力的;还给孩子一个金色童年,为幸福人生奠基,让生命开花(让孩子学得舒心,活得滋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顺利实现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采取了一些“大动作”,如前四年不参加上级考试;取消期中考试;绝对禁止按照考试成绩排名次,也不按照考试分数评价教师;拒绝题海战术;不许分析课文;不许对小学生讲理论性知识与技巧……由于改革动作大,因此有人称我们的改革为“语文变法”。
实验改革实施六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功,其理念、经验和成效在新乡已经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全省也产生了相当影响,并开始走向全国。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硕果是:首届实验班小升初大获全胜,无论纵比还是横比都是最好的。小升初,一向是小学阶段被社会、家长看重的往往用以质疑任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事件,所以我们实验改革的小升初惊人效果彻底解除了家长和社会的疑虑。不仅如此,六年中他们还看到了小升初之外的很多孩子们绿色成长的诗意存在,如惊人的阅读量和经典积累量、高品质写着玩儿与言语生命动力、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良好习惯、正能量满满的人格品性等等。正因为如此,在面对首届实验班全体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对“绿语快车”实验的认可度达到了100%。这就是我们敢于地在开头宣称,我们确实走出了一条“平坦便捷的绿色之路”(实验项目启动时第一次家长会的讲话题目)的自信根据。事实证明,走上这条路,用不着题海战术,最后轻松而胜利地应对考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现在普通班已经普遍接受了绿色快车教育的理念,基本融入了实验项目,英语、数学以及科、音、体、美等学科也都行动起来,开始真正研究探讨学科教学绿色化变革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力求将语文学科改革试验的成功经验落实到各自学科之中。目前,在我们世青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绿色教育生态的全景式课程体系。
正所谓“你若盛开,蜂蝶自来”,新乡世青国际学校虽然是民办学校,也已然成为学生家长竞相选择的热门学校,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景象。学校仅用三五年时间就异军突起,从一个小校园到三个校区,从500多名学生到3000多学生,而且仍然大有供不应求之势。现在新乡稍微关注教育的人,没有不知道世青国际学校的,因此被人称作“世青现象”。之所以能够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绿色语文快车实验改革项目大刀阔斧的语文变法,无疑是重要原因。
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变革能够取得巨大成功,能够最后结晶出来这么一套(上下册)高品质的写着玩儿精粹诗文集的大背景,就是说我们不是就作文改革作文,而是对语文进行整体改革,是综合治理,所以成效十分显著。
每每有人问道:你们的作文教学改革经验可以学习借鉴,或者说可以移植吗?这里顺便也简单回复一下。
借鉴和移植是不一样的。借鉴只是在不根本触动自己目前模式的基础上对他人经验的局部吸收,移植就是将他人模式整体学习过来,然后在实践中改进并完善之。
要学习,效果最好的是整体移植,这个需要学校行为和团队作战。当然还有两种情况也可以的。第一种情况是,个别教师,个别班级行为;第二种情况是家长和学生行为。这两种情况,只要真正理解、接受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再适当参考我们的做法,孩子真的被点燃了,内动力真的被调动起来了,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孩子会有大的变化的。他们完全可以先模仿我们孩子的写着玩儿作品,然后争取超越。
当今最前沿、最先进的语文教育理论家,福建师大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在全面了解了我们“绿语快车”六年实验改革的整体情况后,就十分肯定地说:“其实践经验,具有前沿性、先进性与可复制性,值得大力倡导、推广。该课改对基础教育走出应试困境,培育核心素养,有独特而广泛的借鉴意义。”
LYK项目主持人新乡世青国际学校科研校长金树培(金顽童子)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