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有不信则无”,从小听着这句话长大的,一直对此话似懂非懂将信将疑。直到这次去到拉萨,才真的如醍醐灌顶,突然间通透明白,信则有不信则无。信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在拉萨,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现象,听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让我重新理解了人,理解了自己,理解了喜怒哀乐,痛苦与快乐,全因一念,全因信。
比如,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们,他们相信转山转湖转经筒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他们相信风马旗玛尼堆可以助他们功德圆满,因为相信神相信佛可以庇佑他们,所以他们痛苦少快乐多。而我们,没有信仰,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保佑我们,所以总出于担心害怕之中,我们更多的恐惧源于未知的恐惧,随之衍生的焦虑无时无刻不再侵害我们的身心。
比如,如果一个汉族女人被强奸,她可能会内心充满愤怒和羞耻,因为她的文化背景让她的意识中有贞操观和强奸罪。如果一个工布族女人被强奸,她可能会淡然和忘却,因为她的文化背景里,生殖器是信物是图腾是值得崇拜的,一个女人可以跟兄弟几个结婚生子成为一家人。
我们很多时候的忧愁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无不是因为某一事某一物某一人触发了我们心头固着的某一信念,这就是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 理论。同样的人事物,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他们的情绪反应不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心中的信念不一样。
所以,情绪来了,我们首先要能快速觉察到自己当下的情绪,然后迅速找出导致这一情绪的背后的信念,再去看看这一信念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努力去调整这一信念。
关于信念,我们很多时候会固执而自负的认为,我的这一信念没错,就是这样的,这是对的!可是,我们真的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对的吗?这个对错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又是哪里来的呢?纵观我们意识中成千上万的信念,都是从哪来的?他们都真的是对的吗?是不是所有的信念和标准都是人为制定的?是不是很多的信念是听来的片面之辞,或者自己的片面经验总结出来的?那真的可靠吗?是不是很多的信念是统治者出于管理目的和自身而制定出来的“文化”?
因为这些信念的固着,我们不少人不可控的被情绪左右着。试想一下,如果想要改变坏情绪,把那一个信念调整过来会怎样呢?甚至颠倒过来又何妨?甚至让这个信念消亡又能怎样?事物只是事物,事情只是事情,它只是外界的存在,历史长河中一滴水的流动,一粒尘土的浮沉,与我无关,心若止水,不惊不扰,淡然平和,岂不美哉?
信,或不信,只是一念。
幸,或不幸,只因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