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的士上,师傅吹牛说他基本上能猜中乘客是哪个地方的人。
当然是对方说话的前提下,听对方的口音。
各个地方的方言听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了。
师傅听我的口音,说我不像湖南人。
我偷偷的笑,咱可是土生土长的湖南娃子。
很多场合下,大多数人猜不出我是哪里的。
为什么?
因为我连长沙腔都不会港了。
从读大学开始,我就离开讲方言的环境。
回乡下,和父母偶尔住一两天,说的基本上也是普通话。
要是某些情况下,突然发现用普通话说不对头,换成土话也极不自然。
父母也习惯了我们在家讲普通话。
前两天,一个外地朋友让我讲两句长沙话,还真是把我给难住了。
我管这叫用进废退。
经常使用,日益精进。
荒废不用,则日渐消退这种能力。
老人家到了老年,每个人都有一些绝活,这些绝活是几十年天天用而获得的。
有句老话叫做,老来技能傍身。
到老了,还有一门技艺,便能行走天下。
什么技能才是持戒一生的呢?
有人问教书育人算不算?
算,教书也算一门技能。
但是到五十多岁,有些已经成了教授,而有些已经渐进成老年痴呆了。
既然学会了教书,为什么还这么没用呢?
一种技能,花了十年学会了,天天用,只能保证这项技能不退步。
但是不继续学习,不精益,一旦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另外一种能力。
学习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青少年时期,被逼每天学习,获得了一种持续学习的能力。
当不再需要每天学习,那么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就会成指数级的倒退。
不知不觉中,两三年的生命没有挑战,没有学习新的技能,仿佛什么都不会了,没办法去尝试学习。
这个过程看不见,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焦虑学习力下降,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当然,生命规律的客观过程中,就是自然自然的会有一个正态曲线,学习力在青壮年时期最强。
那老了怎么办?
与自然规律做斗争,用日复一日的雕刻逆势,与天斗,伐道。
这是一方面要做的,另外一方面,可以在最合适的阶段,将某项技能推到最高境界。
一般若是某项能力出神入化了,就能大量的转化为资源。
到时候自然就不用担心技艺的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