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自己跑题,写着写着扯到其它事上面(我有这个爱好),先大致确定几个要写的主题,下面这些内容,都是永澄老师《做自己的CEO》课程第一讲的内容,最多是结合了自己以前的经历和一些思考。
- 永澄老师真的不是骗子吗?
- 为什么价值一词这么重要?成长为什么一定要关注价值呢?
- 关于以本质为导向的学习
永澄老师真的不是骗子吗?
刚才看了永澄老师发的一篇博文,简单地看了下前面,大致意思是:一位父亲说易仁永澄是个骗子,你看他多么会搞营销,先免费让你上钩,给你洗脑,然后让你掏钱上他1万多的收费课程。我为什么想到写这个,是因为让我想到了我以前的一些经历,让我想到最近一年多在学的一些关于认知偏差方面的东西。而且,我学这个课程也受到身边一些人的质疑。不知道他们看到会不会改变一些想法,希望如此吧!
先说我自己的故事: 四五年前,但凡是有人向我推荐免费的东西,推荐课程也好,推荐食品也好。我大部分情况下情况是不理会。现在想想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维模式,原因有这么几个:
1经常听别人说,免费的东西,看似免费,其实成本是最大的。这话确定也有些道理。我自己也有过这种体验:七年前想加强英语的学习,就经常上淘宝上买几块钱(想当于免费)的新东方课程,基本都是价值几千元的培训,当时基本上是屯了几个G的资源,而且当时总觉得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而且给我一种错觉,总觉得把这些学会我将来得多牛逼啊?结果是:因为课程太多,没有专心跟着学一个,半年甚至一年多也没出什么成果。这种免费的课程,第一是没有老师反馈,第二是没有系统的安排,七年前个人基本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最后失败也很正常。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我对免费的东西恨之入骨。已经上升到情绪的层次,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层次了。之后遇到免费的东西,我条件反射般地拒之千里。
2潜意识中可能(有时会有)还有一种思维模式:一个销售员向我推荐东西,他只想赚我的钱。试着用批判性思维有意识地思考下,真的是这样的吗?一个人向你推荐课程,或者向你推荐房子,有没有可能他又赚到钱,而你又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或者说赚到钱,或者买到真正好的商品或服务?这种思维模式要成立,必需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这个过程是一个零和博弈,或者说只能一方增加价值。很显然这样的假设是经不起推敲的。这更有可能的是:双方的行为都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并且双赢。
3被很多营销,销售坑过。这没什么好说的,估计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
哎,现在回头想想自己的思维,多么地可笑,我现在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六年前,深圳的宝体,但凡有人向我推荐房子,我一句话都不说,我手一挥,动作真是够酷的。当时的潜意识就是:这帮孙子就想赚我的钱。现在想想,那时房价多低啊?
后来因为看了些财商的书,慢慢转变了这种思维:看到别人搞营销,做销售的人。不会很反感,第一反应是这很可能双赢,只是在做决定前,做分析分析,考察考察。
搞销售就想赚钱,先免费的课程后面就想给你洗脑,然后骗你的钱。类似的思维模式还有:河南人都是骗子,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认知偏差,有个名字叫做轻率概括。
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我们的大脑都有一种对事物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简化处理的习惯。这种分类模型会减少人的认知负荷,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在远古时期,这种认知模式是基本够用的。可是近几百年,人类社会文明越来越复杂,知识越来越多,而几百年的文明史,相对几亿年的人类进化史太短了。什么意思呢,人的大脑还没来得及进化,以适应现在的人类文明。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了大脑思考问题的两个系统:系统一的特点是很快,很直觉化,很省力,轻率概括就是一种很省力的思维方式。系统二的特点是它很刻意,需要认真分析。比如对任何事物保持批判性的思考,不带预设前提,就属于系统二。
有了上面关于进化心理学,认知科学的一些原理,加上我自己以前的经历做铺垫,下面我想证明“永澄老师真不是骗子”,似乎更顺理成章一些。我只说几点可能就够了:
1那位好心的父亲,和七年前的我。很显然都犯了这种标标签式的错误。
2应该是三年前开始关注永澄老师,跟他学了掌控每一天,如何阅读一本书,向组织揩油。这些课,对于我决定参加CEO,像是一些试探。在我做出更大决定之前,我先小成本地试试。这就好像在你决定要不要发大力气分析阅读一本书之前,做的一些检视阅读。又或者像是你决定买一贵重电器的时候,先上网多了解了解,看看说明,去体验店体验体验。
3别的不说,听永澄老师的课,可以感受到他是个求真的人,他允许甚至鼓励学员提出不同观点,有格局,有包容
4我参加的这三个课程,都有配套的练习实践,我也亲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在认识永澄前,自己也一直有时间管理,如何学习的一些经验。我想说的是,跟他之后,我升级很多。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人才有发言权。这就好比阅读一本书,在你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意思之前,不要乱批判。批判性思维没什么高大上的,难的是保持包容心以及分析时需要的耐心。
5每年都能感受到他在进步
为什么成长一定要关注价值?
看了永澄博客关于这个的推导,我简单惊呆了,他居然把马克思搬过来了,这太狠了!!我现在试试不看他的证明,看自己能不能把这个说清楚?
先大致是这么个思路,几个关键词是: 价值,交换,社会关系,人
几个关键词中之间的关系大致是:如果一个人有更好地价值,那么他可以交换到更多的东西,也就有更好的社会关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嗯!看了下原文,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果拥有更好的价值就有助于实现更好的交换,带来更好的关系,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1为什么有价值会有更好的社会关系?价值是什么?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金钱,权力,与人之间的情感,影响力都是价值。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换。有价值当然有更好的社会关系
2为什么有更好的社会关系会成为更好的人?首先,人是什么?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或者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下次争取费曼上身,试图怎样讲给街上的老太太听,让他也能听懂
关于以本质为导向的学习
关于最小核心,核心话语体系今年年初就有接触过,近一年有读阳志平的一些文章。李笑来也分享过类似的理念,就是学一个学科,他的核心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科是一棵树,我们应该抓住他的树干,而不是细枝末节。
联想到自己,半年前开始学习编程,也是借鉴了这个理念,当时是以做项目的方式来学编程,而不是把自己迷失在编程课本的细枝末节当中。这个是成功的例子。
失败的例子:是大一暑假,学吉他,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有各种视频教程,是06年的时候,那时手头也没什么钱,也不好意思问家长要钱学吉他 ,买买书什么的还是好开口的,学什么吉他,想泡妞吗?当时父母会这么想。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学习方法,也不知道学一个技能最好的方式是找个老师现场教。所以当时自己是怎么学的呢?花了五十多元钱,买了套刘天礼的视频教程学,当时就迷失在细支末节中,比如一开始跟着视频教程一步一步的练,练各种指法,练了整整两个月连一首弹唱都不会。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后来就放弃了,后来是大三的时候花了600元请了个大一的学弟教。他怎么教的呢,一开始不教你那么多指法,先练习爬格子,练手指灵活度,练习简单的扫弦,找到节奏感,找一首比较简单的歌 ,记得是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天天听,天天模仿,不出一个月,我就能弹唱《有没有人告诉你》了。学吉他弹唱(学更专业点的指弹或者古典不清楚)这门技能,最小核心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节奏感,手指灵活度,对一首简单歌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项目带动学习的理念。我现在学编程就是这种方式。先写这么多了,感觉提交作业时间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