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宝鉴村和孙塬村分属两条黄土梁,中间夹着一条巨大的涧沟,两村隔沟相望,鸡犬声相闻,却没有直通的大路,行车的话要绕行三十多里。最近的路,便是翻越涧沟,有条曲曲弯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距离约七八里,步行四十分钟,骑不成摩托,唯有步行。涧沟是东塬最大的沟壑,因有溪涧得名,源头在将军山西麓、自东向西蜿蜒,至于漆水河畔,南北宽3公里,长15公里,深300米以上。
1986年夏,我在五台中学读初二。因为上学在课间下象棋,放学到麦场里摔跤,成天和不学习的同学瞎混,终被老师赶出了教室。五台中学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紧邻耀县水泥厂和火车站,学生不光是附近的农村孩子,也有水泥厂和车站职工子弟,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开放。也正因此,周边社会青年经常到校园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学生们无法安静下来读书。学校低矮破旧的围墙终究抵挡不住社会新思潮的侵袭,在那“一考定终身”的年代,五台中学连续多年没有考上一个师范生或中专生。一眼看不到希望,于是同年秋季我转学到孙塬中学。
孙塬中学坐落于乡政府驻地,学生都是来自周边农村,学生勤奋上进,老师爱岗敬业,自习课也有老师跟班辅导,学风严谨而求实。学校大门平时紧锁着,一进大门就是校长办公室,张校长平时凶巴巴的黑着脸,以治学严谨而闻名,学校管理很规范很严格,校园里只闻朗朗读书声,没有影响学习的喧闹杂音,也没有社会青年来捣乱。良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无息地引领师生们奋勇前行,学校每年都有考上师范或中专的学生。
和五台中学一样,孙塬中学没有学生宿舍,也没有学生食堂。离家远需要住宿的学生,要么合起来就近租房子住、要么投靠学校附近亲戚家。上学要背上够三天吃的馍,再带瓶咸菜或辣椒酱。放学后可以到学校水房,舀一缸子热水,端到教室里,就着咸菜,吃两个冷馍。只有下晚自习,才回住宿的地方,黑摸着胡乱睡下,天不亮就起来到学校。每周上六天课,周日休息一天,周三下午和周六下午放学回家。
到孙塬上学,来回要翻越涧沟,走那羊肠小道。上学路上,一行十几个,一路嬉闹、一路歌唱,好不欢快!转眼间春去秋来,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路边南凹村枣园的枣树叶子由绿变黄,渐渐脱落。那些绿色的枣子渐渐变红了,一串串像无数的小灯笼,满树果实累累。红通通的大枣压弯了枝头,十里飘香。看园子大爷还在,怎么办?我们几个相互递个眼色,走在前边的便有意围着大爷胡乱搭讪,后边几个机灵的“噌”的上了树,抓了一把大枣塞进衣兜里了,又蹑手蹑脚轻轻下了树。看园子的大爷满眼狐疑,但也没有任何办法,也可能是发自善心,有意不揭穿我们吧。
学校没有宿舍很不方便,也带来很多麻烦。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怕吃苦,就怕找不到住宿地方。如果学校附近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家里也拿不出租房子钱,也就只能每天跑来跑去。因为天雨影响,早上经常迟到,晚自习也不好好上。衣服上糊满泥巴,也没地方换洗,惹得同学满堂哄笑。翻越涧沟,最怕下雨下雪天。雨雪后的黄土地,道路泥泞,一步三滑,一不小心就摔一跤。李四平没有雨鞋,就多备了双黄胶鞋,每次翻过涧沟,走完最泥泞那段路,就把糊满泥巴的黄胶鞋藏在路边的烂窑里,下次要穿再去找。四平说毕业后先去矿山搞副业,攒下钱后就买个四轮拖拉机,到石头窝子拉石头挣大钱。等他有钱买了四轮拖拉机,就开上拖拉机到孙塬去显摆,看他们还笑话咱不!
1988年的冬季,一场接着一场大雪,涧沟阴坡积雪一直没有消融。有次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因为周末要补课,周六临近傍晚,我一个人背着馍,一路小心翼翼,刚走到沟畔就滑了一跤,摔得屁股生疼,好半天都没能立起来。快到沟底,又狠狠摔了一跤,背馍的篮子滚到沟底,我也紧跟着滑到沟底,手掌、手臂和腿上,划满了血印子,火辣辣的疼。我艰难地从雪地爬起来,在沟底的雪地上、坡上的草丛里,一个一个捡我的冰雪馒头疙瘩。那一刻,我真想哭,太难了。
1989年春季开学。上学路上遇到雷大祥背着铺盖回家,他说再也不想念书了,原来在五台中学成绩还是前三名,到孙塬便成了中游学生,不论如何努力,就是赶不上去。既然没啥指望,还再翻沟爬坡就没啥意义了,不念了!我好说歹说劝他不要放弃,但他还是摇摇头,义无反顾的消失在回家的路尽头。上学路上,就是这样,走着走着人就少了,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
每次放学回到家里,好像是饿极了,端起我妈做的大刀铡面,“呼噜噜”能吃上一小盆。在学校,每顿饭两个冰馍,不能多吃,一顿多吃了下顿就不够了。每次要上学走了,我妈便把馍搁到锅里烙一下,这样不容易坏。父母的爱,与生俱来,无关贫穷富有。我穿好换洗干净的衣服,洗完头梳理好头发,再偷偷抹些我嫂子的雪花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高高兴兴背上馍翻涧沟去上学。
初三毕业考试不理想,我勉强排在年级15名。于是继续复读,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也自亲戚家搬至学校孟老师办公室,这样也少了路上的耽误。学生学习是很辛苦的,但因为有追求而不觉着痛苦。经过一年的发奋努力,我终于考上了中专,成功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中专毕业后,便分配了正式工作,吃上了公家粮,也再没有翻越过涧沟。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改变现状,只有努力学习,出路就是教育。回想那崎岖不平的涧沟,路依旧是那么泥泞难走,但那是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那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路。宝鉴村穷人家的孩子,一代接着一代继续翻越涧沟,一代接着一代走出了那贫瘠的宝鉴村,走出了东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