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澧之谣
《资治通鉴》原文: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
我是昭睢,楚国的大将。我以为,身为武将,当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建功立业,然而不幸的是我生在了楚国,虽说战事不断,然胜事太少。这不,前不久与秦国交战,我们又丢失了八座城池。
战争失败,对于身为武将的我来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此我觉得很是窝囊,没有长远的筹划,没有英明的决策,战争焉能不败?
可是没有办法,为臣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实现君王的意志,不管这意志对错与否!
秦王又来书信了,从王宫里传来的消息,今日朝会,楚王要商议如何答复秦王。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氛围。朝堂之上,楚王还未驾临,大臣们交头接耳,各怀心思,就连富丽堂皇的朝堂,也显得了无生气。我不知道这样一个朝廷,还能支撑多久?
“楚王到!”值日的王宫侍卫大声叫道。
大臣们整了整朝服,停止了窃窃私语,纷纷垂首站立,面向王座。
楚王缓慢地踱着步子,心事重重地将自己安放在王座上,一手支撑着肥硕的脑袋,一手向身边的侍从挥了挥,有气无力地说道:“念吧!”
“秦王送来国书,言‘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诸位大臣,是否与秦王结盟,请各抒己见!”侍从尖细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大臣们依然呆若木鸡。
楚王睁大了眯缝着的眼睛,坐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说:“呃,诸位爱卿,为何不言语呀?”
四下里依然没有声音,大臣们埋着头。
“秦王下书,寡人不得不应,然与之结盟,是非寡人所愿,近年来,我与秦国屡次交战,秦王掠我土地甚多,此时来与寡人结盟,定是没安好心,寡人究竟该如何答复秦王,诸位爱卿当为寡人解忧啊!”楚王提高了声调,眼睛扫视着大臣们。
大臣开始有些蠢蠢欲动,有人叹气,有人摇头,可还是没有人说话。
“一群饭桶,寡人深陷困局,你们却袖手旁观,寡人养你们何用?”楚王生气了,肥胖的脸有些涨红。
“父王,儿臣以为当与秦王结盟!”公子子兰打破了僵局。
“为何?”
“秦强楚弱,不得不盟!”子兰说道。
我看着公子子兰那张油头粉面的脸,甚是厌恶,这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公子哥,除了会祸国殃民,什么都不会。我最不希望他来发言,但偏偏就是他讲话了。
“大王,臣以为不可轻信秦王,秦王素来不讲信誉,当年张仪倚仗秦王欺骗大王,使楚国蒙羞,大王难道忘了吗?”我不能让这个花花公子再误了楚国,于是上前劝说楚王。
“不可轻信秦王,那么,依爱卿之言,寡人当如何?”楚王转向我问道。
“臣以为,当固守关隘,以挡秦军!”我说道。
“嗤!秦军乃虎狼之师,如何抵挡得了,凭将军的实力不是多次战败了吗,怎么今天还有脸面来说抵挡秦军?”公子子兰发出一声冷笑,挖苦我道。
“前次失利,并非完全由我昭睢负责,我战汉中,本已战胜秦军,怎奈屈丐将军战丹阳,与我首尾不能呼应,故而战败身死,究其原因,乃调度谋划失误,非我军战力不强也!”当着楚王的面,我不好说出楚王决策失误的原因,只能这样说了。
“不知羞耻,战败就是贱战败,还给自己找借口,败军之将,还敢言勇!”公子子兰对我不依不饶,一副公子哥的嘴脸。
“大王,与秦军交战,胜负难料,若是放弃与之抗争,则楚国必亡无疑呀!”我不再与公子子兰纠缠,于是转向楚王。
楚王看了看我,又皱了皱眉头,发出一声叹息:“唉!”
“大王,秦国历代君王均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眼下秦王无端与我结盟,绝对没安好心,与其受其蒙骗,不如放手一搏,还请大王下定决心,与秦国一战吧!”我见楚王没有下定决心,于是便继续请求与他。
楚王看了看子兰,又看了看我,摇了摇头,说道:“秦王势强,寡人惹不起,既然他有意结盟,寡人还是遂的他意吧!”
我看到楚王态度已决,知道无法挽回,心中甚是失望。然而,君王如此胆小,臣子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