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王之子 文子国学 2022-07-31 14:28 发表于江苏
敕勒川,是高欢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鲜卑人温暖的记忆。
对于逐草四方、沙漠苍茫的游牧民族,历经几次迁徙,选择了阴山下的河套平原。这原本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因为战乱,他们已经迁移到别处了。
鲜卑人来到这里。在这个广袤肥沃的敕勒川上,建立起他们又一座都城:盛乐(今呼和浩特)。
高欢和他的兄弟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
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家乡?营帐外面,什么声音在突然鸣响。
高欢强忍着伤痛,坐了起来。
这是一位乱世的英雄,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的开创者。
此时他的身份还是东魏丞相。高欢出身草莽,却有康济时世的才能。他一生戎马倥偬,打过很多有名的战役。可是,玉壁城之战成了他的滑铁卢。东魏的军队,战死病死七万多人,损失惨重。
祸不单行,瘟疫爆发。高欢只能下令将将士尸体就地掩埋。望着跟随自己征战的将士尸骨如山,高欢悲哀不尽、忧愤交加。
这一场战役注定无功而返。平定西魏的功业,今生难以再就。
这对高欢来说,是精神上又一个重创。他无奈吩咐大将斛律金说:“准备撤退吧。”
高欢回到营帐内就病倒了。大军开始撤退,晚上露宿原野之上。半夜,营寨中驴子突然一起望天嘶鸣,将士听到异常的驴鸣都很惊讶。没有多久,一颗将星坠落在高欢的营帐之中。
将星坠落了!军中大慌。对手散布的谣言也传播到军中:高丞相中箭身亡了。
军心摇荡,就会兵败如山倒。
高欢顾不上病重之身,勉强撑起精神,在露天大营里点亮火烛,召集诸将一起宴饮。
“斛律金,唱一曲《敕勒》歌吧。”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川,鲜卑人对河套平原的称呼。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笼盖,覆盖。
美丽辽阔的敕勒川,在静默如母亲的阴山下。苍天如同圆形的穹庐,覆盖在绿色的原野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色苍苍没有边际,原野广袤四下茫茫。一阵风来百草都低伏,露出草中肥美繁多的牛羊。
斛律金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也是高欢倚重的人。他粗犷响亮的嗓音在辽阔凄清的天宇里回响,高欢亲自和着他的歌声,一起跟唱。
将士们听着歌声动容,一起合唱,一遍又一遍。
这是他们童年的歌诗,是他们记忆里的歌声。
在这首熟悉的、旋律优美平和的歌声里,敕勒川——那哺育了诸多将士的美丽草原的景色,在他们眼前缓缓铺展开来:沉默而宽宏的阴山,一望无垠的草原,毡房里面亲人的期盼,毡房外面奔走的牛羊,还带着清风摇曳的花香,苍鹰飞旋的翅膀……
高欢是带着这样的一支队伍,从征战沙场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是疗愈的歌声。歌诗在这里,是苦难的纾解,精神的抚慰。故土、亲人、家园,在等待他们,温暖他们。高欢率领的主力——六镇鲜卑将士,都是在这样的歌声里长大成人的。
歌声让他们热泪盈眶。温煦和暖、优美沉静的牧歌里,包含着无比神奇的力量:动摇的军心在歌声的起伏中,慢慢凝聚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坚固。
高欢打着拍子,随着歌声一起唱和。这是高欢最后一次演唱了。将星已经悲哀坠落,他注定会赍志而没。
运筹天下的智慧,戎马倥偬的人生,就要告别了。
《敕勒川》这首歌诗,并不是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曾经南下在河套平原居住过,鲜卑人称呼这片地带叫“敕勒川”。
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定都盛乐,敕勒川成为鲜卑人生活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的怀朔镇(呼和浩特固阳县)。隋代开国君主杨坚,其籍贯就在阴山山脉的武川镇(今呼和浩特武川县)。
只有故乡的歌,童年记忆里的歌,才具有心灵疗愈的作用。
《敕勒川》是美丽深情的草原之歌,是生活在这里的鲜卑人的心灵之音。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热爱草原,依赖自然环境。他们像孩子一样亲近山川,生息于草原,以天地为穹庐,以牛羊为伴。他们是用游牧民族的“赤子之心”,表达着对山川母亲的眷爱。
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