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国文化的极好的衡量,是看他喜剧及俳调之发达,而真正的喜剧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引起含蓄思想的笑。”——乔治麦烈蒂斯《喜剧论》
韩国喜剧电影《率性而活》上映于2007年,豆瓣评分8.3,网友评价:简单的剧情设定,却能带给观众精彩的表演。13年过去了,电影荒诞的黑色幽默和密集的笑点,仍然让人笑地停不下来。
《率性而活》讲述的是,一个新上任的警察局局长,想凭借模拟抢劫银行演习,名声大噪,从而为自己的仕途做铺垫。
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演习只是走个形式,很快就能结束,但假扮劫匪的郑度满却不这么认为。认真耿直的度满,在演习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其演习当天专业的表现令所有人大惊失色。结果劫匪占据了上峰,局长的如意算盘被打破。
为何说这是一部小制作的喜剧电影?
全片70%的剧情发生在银行内,没有一个叫得上名字的演员,也没有恢弘的场面,在成本上可以被认做为一个小制作影片。
电影《率性而活》为何高级?
电影《率性而活》无论从人物的设定,细节的把控,还是剧情走向,都展现了编剧严谨的逻辑。在你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会不禁对工作和人性产生思考,因此给观众留下一种高级的印象。
乔治麦烈蒂斯在《喜剧论》中说到:“我想一国文化的极好的衡量,是看他喜剧及俳调之发达,而真正的喜剧的标准,是看他能否引起含蓄思想的笑。”
今天我就从人物设定,剧情走向两个方面来分析《率性而活》高级的原因。
一、人物分析:度满的认真细心与现实形成的反差,让电影好笑又高级
两年前,郑度满因为调查市长贪污案失败,被从刑侦科调到了交警队,警察局长也因此事被撤职。
新任局长上任的第一天,因为闯红灯被度满开了罚单。新官上任三把火,局长奇思妙想,想弄一个假扮劫匪抢银行的演习,提升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度,从而为仕途做铺垫。
在局长的眼里,由度满这样呆板的警察假扮劫匪,一定很快就会被逮捕。但事与愿违,没想到男主为了扮演好劫匪的角色,做了那么多的功课。
有人说,抢劫银行之前的铺垫啰嗦,剧情拖沓,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开罚单的剧情不足以支撑度满认真耿直的人物性格。
《率性而活》想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一场假装抢劫银行的闹剧,更想表达的是个人态度对群体的影响。因此,剧中对度满这个人物在认真方面的性格刻画,并不多余。
之所以度满看起来好笑,是因为他的认真细心与现实带来的反差萌。比如:
演习角色抽签,同事问度满抽到了什么,度满扭身收好抽签纸条,说到:“秘密”。
抢银行的道具——用存折制作的恐吓信,竟然是用从不同的地方剪下来的字,一点一点拼凑在一起的,这样做就不会被识别出字迹。
度满不仅对待工作认真,在生活中也是一个认真执着的人。火都烧到眉毛上了,他还不忘把租的录像带按时归还回去。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做事极度认真和细心的人,他们通常给我们的印象是僵硬的,而不是鲜活的。所以,当看到度满严肃认真的样子,就会让人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某个人。
我们都看到了《率性而活》对官僚主义的讽刺,有没有看到影片想要激发的,关于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呢?
富兰克林说:“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我从《率性而活》中看到了自己,这个自己时常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以为然,时常对待工作和生活又极度较真儿。
电影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在欢笑之余,它让人看到自我,审视自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我。
二、剧情分析:一个电影高级感的呈现,不仅仅是灯光和剪辑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电影传递出的内在力量
这部电影从浅层的意识形态上看,是在针砭时弊,抨击时政,尖锐地指出了官僚主义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从更深层的意识形态上解读,我认为编剧是想表达个人对群体意识的影响。
所以,劫匪和人质间的关系,人质和劫匪之间的情感变化,值得回味。
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很快就能结束的演习,所以一直都是应付了事。度满的情绪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他身为劫匪,在情绪上却还是警察郑度满,所以人质们也就觉得无所谓,外面的人也不在乎。
吴组长的一句话提醒了度满,他说:“度满啊,你起码要用自己的枪,这是持枪者很忌讳的一件事。”
于是,度满的情绪开始大变,他用饮水机的水浇醒温吞的自己,让自己真正地进入劫匪的状态。
度满枪杀摄像师时,用手比划成枪的形状,并配合“砰”的声音代替开枪,但是当被人质提醒演的假时,度满决定改用真枪。只有用真枪才能让外面的警察当真,达到演习的目的。这一改变将电影的节奏推向了高潮。
度满砸碎了玻璃,拿着真枪指着一个人质,威胁警察再不来车就继续杀人;并打开了枪的保险。
至此,人质们的心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是因为人质怕劫匪,是度满真的认真了,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所以有了后续的集体雨伞迷惑警察的桥段。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社会心理学上,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凝聚力。是度满的认真坚持逐渐地影响了群体,使人质们拥有了凝聚力,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目标——认真完成演习。
豆瓣网友说,这部电影体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是不认同的。劫匪并没有真正地伤害到人质们的生命安全,人质真正服从于劫匪,是因为被劫匪认真执着的热忱所感染。
影片最后,度满被从交警队调回刑侦科,他没有变,看起来依然认真正直甚至有点呆板,但银行内的其他人对度满的态度却变了,连看度满的眼神都充满了信任、崇拜和感激。
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群体吗?
美国的“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个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被逮捕。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巴士抵制运动,而引导这场民权运动的正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丁·路德金。
事实上,罗莎·帕克斯并没有组织或领导65年前那场民权运动,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迫使整个国家重新审视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所以,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一个人也可能成就意想不到的丰功伟绩,深刻地影响他深处的世界。
结语:
这部《率性而活》我看了大概五六遍,看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发现导演的用心。很多细节没必要明说,你需要看两三遍才能看懂。一切说的太明白了,电影就不高级了。
正如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所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主张,电影风格不应该去强迫或者操控观众对某个场景或某部电影形成单一的集体反应。
正是这种模糊的质感,让《率性而活》这样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成为一部高级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