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人乘高铁从武汉一路向西而来到贵阳的。从北站出来,头顶是一片阴沉的天空,出租车师傅对着对讲机里的同事不停地抱怨着今天赚钱太少。灰蒙蒙的天空下,司机的抱怨声中,这座城市不断向后掠去,显得陌生而又迷离。我只在课本和新闻中了解过贵阳,除此,知之甚微。
师傅让我下车的地方,在“天一国际”几个立体大字的右侧,大字的左侧是一个牌坊,牌坊正上方写着“美食广场”几个字,穿过牌坊一眼望去,高楼林立。原来这就是我在地图上看过也想象过无数次的天一国际广场,我只知公司在广场的12号楼,却不知哪一栋才是12号楼,背上是沉沉的大书包,左手提着周黑鸭,右手拖着行李箱,站在路口不知往哪个方向走,颇有些无奈,天空竟应景似的下起了小雨,那正是我内心的无助与惶恐。所幸,身居小城的人多热情和善,在他们的指引下磕磕碰碰找到了公司入口。走出第九层电梯口,两边都是透明的大门,只是一边上了锁,另一边一眼便能看到公司前台,再走近,“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一排大字赫然入眼。和前几次实习的公司不一样,这里给我的是敞亮、大气的感觉;也和大多数公司一样,这里的办公区被一个个格子间分割开来,格子间里的人各自忙碌着,每隔几个格子间上方就吊着一块蓝底的牌子,标注着部门名称,靠窗采光的那一面也被分成一个一个小隔间,这是各个部门经理的办公室。
在人资部办完入职手续,被小哥领到主任办公室。算起来,这仅仅是第二次见到这位直系学长,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曾经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院的学长虽相差几届但仍显得异常亲切,嘘寒问暖,派专人专车帮我置办生活用品,给我指导在国企的职业规划,带我认识部门同事,就像当我徘徊在黑夜中的十字路口时突然而来的引路人……从初中到大学到现在面向社会的我,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初中,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劝我家里人让我住校学习,考上更好的高中;高中,被分到许多人不惜高价都想转入的重点班,与优秀的人共同进步;大学,是我高才生挚友无微不至地照顾与督促,让我不至于枉费四年光阴;现在,是西建公司的大平台,是伯乐学长,是暖心新室友,是身边许许多多促使我不断往前的优秀同事。
我想像中的国企员工是中老年居多、等级序列分明的,而这里恰恰相反,视线范围内都是年轻面孔,工作之余同事们打闹嬉戏,互相调侃。“大家关系都好好呀”,我站在电梯的角落忍不住地感叹,似乎看到了夜晚十点从自习室回宿舍路上的我们,相互开着彼此的玩笑,探究彼此的小心思,那是那段时间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生活的节奏。从员工宿舍到公司需要步行半个小时,早上上班路上最是匆忙,恨不得一步并作两步走,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迟到”。早餐,更是来不及细细品味。直到从食堂回到公司,看着同行的同事们打完卡,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放松,坐下许久后才感受到大腿传来的一阵阵酸楚。
或许这就是我走出学校大门之后的生活状态,我不知道未来的几十年的日子是否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未来还未来,我们都只看到了开头,却没有谁可以料到结局,我现在要做的只能是尽快适应这片新天地,融入这个新的大集体,直到,这个集体取得的成就里都有我的付出,直到,我自愿为它倾尽所有,直到,它成为我的归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