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地出差回家,和往常一样火车站里的出租车上车点拦了一辆出租车。行程走至三分之一时,司机师傅看到一辆快车从高速上的最左侧开至最右侧时,愤而打开了话匣子:
“你说现在人怎么都这么开车。”
“是啊,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
“何止是自己的,别人的生命也不当回事。你不知道,其实雨下大了,路面有积水,反而就不怕滑了。”
“嗯,雨大时,车速也提不起来。”
“对,就怕这种不大不小的,刚刚湿润了路面,踩着刹车,车还是划得飞起。”
没走一会,路上开始车多。师傅又开腔了:
“你说这车怎么越来越多了。今天到现在也没开上十几公里。”
“今天周五。”
“噢,对。我说怎么从早上开始就这么多车。刚刚我拉了一个客人去火车站,平时18的路程最后打了25.”
我没作声,师傅继续:
“现在的这个路,我们都不认识了,还要靠导航。不过导航找路还真的是蛮准的,GPS定位很精确,只要在软件里设置上‘避开拥堵’,就能帮你找到最不堵的路。”
“对,它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
师傅边说着,顺道就把车开离了我原本熟悉的路线,近了辅道。我抬头看了一眼师傅的手机,屏幕上显示了一条路线,全绿。开了一会,路上走的很顺畅,我发言了:
“这路找得真不错,我开车这么久都没发现过。”
“是啊,这个软件挺好的。你还是好说话的,平时碰上那种较真的人,必须要怎么走,就只能在大路上堵着。你说,我们才是真的怕被堵在路上的人,早上五点发车,晚上五点就得收车了,堵上那么一会,今天就开不够,赚不到钱了。”
“信任问题。”
“你说的对,你说我们怎么会去那么做嘛!”
“估计是以前碰上过。”
“嗯,一小撮人弄得不好。”
“不过出租车行业还算好的,信任的问题只是带来路线安排的问题。干医生的就惨了,一不小心命都赔进去了。虽然发生的绝对数目并不多,碰上的都是大事儿。”
师傅沉默了一会,继续开口了:
“也不一直是这样。二十多年前,人跟人之间还是有信任的。只不过这几年,确实。。。”
“嗯,市场经济伤害了人的底线。”
“你说的对呀,我们平时在家里坐电梯一般都不做声的。不然你突然说话,人家还以为你要干嘛。会交流几句的,是对别人的情况有一点了解,才敢开口讲话。”
师傅又停了一会,再补了一句,
“外面的那些事儿跟人儿,确实不敢随便打交道。”
再过了一会,到家楼下了。结账的时候我发现车费是数十次从火车站到家时最低的一次。我告诉师傅:“高科技很靠谱,比以前路上完全不堵时还便宜了两块。”
信任,开不见摸不着,它是人与人之间细微的情绪流动。
它很神奇,它会改变一个事情的走向。
它很脆弱,尤其是在两个陌生人之间。
可是一旦给它土壤,它慢慢长大,会促使双方走向合作,创造更优的结果。
我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打浪潮袭来之时,竞争、市场化这些事物贯穿了了过去的人生。我在想,那些经历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人们在看到如今的“他人”时,会不会感怀。我也羡慕,如果现在我们和我们的环境也能拥有信任,生存这件事会不会更容易一点,更温馨一点,说到“每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劫后余生”会不那么悲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