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过半年的短暂工作经历,看《无问西东》片尾,“献给每一个珍贵的你”,一下子下定决心离职。
在这一年多的日子,有时候也会抵不住生活的压力去工作,很努力地去挑选喜欢的工作,却在被工作占满以后又慌促离职。
这种“偷来”的“自由”里让我越来越喜欢自己,甚至,越来越爱自己。
最近几天想各种东西,明明初初是为了完成梦想做的一件事情,怎么到最后又如此现实如此实际如此地不“风花雪月”。
幸而自己拉住那“走哪是哪”“记性超级差”的脑袋,让自己不要过于难过惶恐。
人之所以要经常跟自己对话是因为真的很容易迷失。
想到一个超级简单的例子,去迪士尼的车上,我和二皮熊同学就说好,我们就悠哉哉去逛,看演出,去拍照,不要跟着他们排队浪费时间。
进去后几分钟,我们两像个无头苍蝇在寒风中看着人潮往哪跑,我们就追过去排队。
我们没有机会提醒自己我们本来说过来干嘛。
反正,就偶尔一定要一个人待一待,或者旅行或者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者发发呆,你也许会迷失一下子,迷失的是当下,却对你的人生以及未来或许更有信心。
好了,说三毛。
从去年开始,陆续有朋友说我像三毛。
第一次朋友提的时候,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跟三毛不太熟,我可能都没怎么读过她。
以前刚开始知道她就是知道她去了撒哈拉,我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我那会觉得以这些东西为噱头的人都是哗众取宠。我觉得你明明写书就是为了赚钱。
有一年学校毕业季跳蚤市场的时候,我在一个学长那里花了100块买了一套三毛的书,现在好像借出去了几本,我家里仅有三本。但一直好像就放在那里没有看过,也记不清了。
慢慢越长越大,可能因为对旅行的概念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清楚其中的一些困难和麻烦,我才设身处地去想,她在很多年前这样子的生活真没有那么容易,真的有点了不起。
等到后来我自己慢慢开始记东西,有时候写完迫不及待想让别人看的时候,我才发现,有时候,我想要和你分享,是真实的。
你看,我这个人自大到,别人做的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别人做的一切都另有目的。只有自己去做的时候才说这也难那也难,只有自己做过了才能表示理解。
这是以前,虽然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一样自私,但不得不说,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同理心,虽然我还是自大,却也知道不再瞧不起别人。
我知道,这些是“变化”,我欣然接受。因为我知道,这也是成长。
不是说什么这是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不能无忧无虑生活怎样。人这一生,哪又有什么阶段是真的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呢。
长大不是目的,成长本身就是经历变化,我喜欢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丰富。
为什么今天写呢,因为刚看完我手中暂有的第三本。等不及看完她的一系列再来不失偏颇地更详尽地写她,就想赶紧写,赶紧写。
很多人知道三毛,和我一样,是因为荷西,因为撒哈拉。
有一句话说,三毛成就了撒哈拉,撒哈拉成就了三毛。
放屁!
不管三毛有没有去撒哈拉,撒哈拉本身都一样会令人晕眩。
不管三毛有没有去过撒哈拉,三毛依旧值得你去读。
同样,不管有没有荷西,三毛都还是那个三毛。
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以前我反驳过一句话,说,我喜欢你,是因为我喜欢在你面前的我自己。
我说,两个人为了在一起而互相改变,那变到最后怎么可能还是我当初喜欢的你的样子。
正因为三毛是三毛,荷西才喜欢她。
说实话,从她写出来的一些文章来看,或者说从我看过的这几篇来看。
我觉得,三毛并没有多爱荷西。
她嫁给荷西,一是因为荷西爱她而且懂她,二是因为她想要给父母一个交代。
从我看到的东西来看,没有因为她爱荷西。
所以,很讨厌大家说她两的爱情。
虽然她们婚后的生活很丰富,让大家向往,但其实很多人向往的估计就是两个人在沙漠的那种好像“与世隔绝”的生活。
我看三毛最心疼的地方不在于荷西时候她一个人怎样怎样,我心疼她对于父母的愧疚,因为她不能像姐姐一样好好上学结婚处理各种人情世故,她注定漂泊,她为自己的不省心痛苦,她为自己不能陪伴父母感到不孝。
她为着这些处理不来的东西不由自己的东西感到为难。
我也时常为着我的自私痛苦,可我又没办法甘心就这样过完一辈子。
我有时候觉得你自己争取不到的东西你就认命,这样,她好他好他们好,好像除了你不好以外,大家都很开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叫“幸福最大化”,是不是就该这样。
可是我又时常觉得这样子活的,早死晚死有何区别。那死都不怕了,你现在就当死后重生拼一把不就值了吗。
我时常愧疚,但总是第二种想法赢。
我以前想过,如果我真的从一开始就没人关心,没有家人朋友,我谁也不用牵挂,不用在乎,那样是不是于我而言是更大的一种轻松。
后来当我在外太久想家的时候我才知道“归宿”这两个字有多美,我才觉得就算有家庭的“负担”,我也觉得“甜蜜 ”。
原来,不仅孩子于父母而言,是甜蜜的负担;父母于孩子而言,也是甜蜜的负担。
三毛不仅只会旅行,很多人眼里的玩与不负责任。
她也算是专门学过画画,虽然只得过一次铜奖。但她对于画作的热爱欣赏与理解,堪比任何一个学美术的艺术生。
她在国外很多地方,不只是旅行,她是游学,是正经上学考试的,学哲学,学艺术。
在德国,在西班牙,好像还有美国都读过书。
她会汉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好像还有一些法语。
她还在大学教过书。
很多国外人很欣赏三毛,追求她的人有后来成为德国外交官,有什么画馆的馆长,从很多方面来看,荷西是“差很多”的人。
另外,不是三毛火了以后才开始写文章,她从小的文章就写的好,有很多人要她一直写下去。
她不是只读一些很文艺的书,她啥书都看,尤爱《红楼梦》,骨子里是一个文艺的人。
她其实很有外交才能,聪明但不精明。
她烦人情往来,但她心中有爱。
看她游学的故事,看她旅行的一些分享。
实在是一个勇敢有趣温暖的灵魂。
现在,我和三毛有点熟了,万不要再将我二人相比,我自己的懦弱胆小学识万不可在自取其辱。
不过,我的人生也才正在绽放,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