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的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虽然有一点点收获,但是对于试卷讲评来说,还是习惯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道题,觉得哪道题不讲都是一种遗憾,但是,这样的讲评课高效吗?高效的讲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今天,我在简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讲评课的文章,才意识到,原来讲评课可以这样上:
老师先在黑板上出示错误率最高的三道题,通过详细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考点,然后再准备了两道相似的试题,让学生在此迁移练习,巩固这两题的做题思路。迁移练习结束,老师把本次试卷的全部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对照答案查找自己的不足,如果仍有困惑,可以请同桌帮助,或者请老师单独辅导。这种“自己订正、同桌辅助、教师单独辅导”的方法,真正落实了“学生会的不讲,个别不会的不集体讲”的原则,有效解决了试卷中的个性问题。
讲评课到此结束,这节课上,错误率高的题,老师集中讲、重点讲,并且还进行了迁移训练;错误率低的题,学生自己订正、同桌辅助或老师老师单独辅导。这样一来,试卷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常规的、平均用力的、“对答案”的讲评课能做到这些吗?表面上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讲了一遍,但如果第二天重新进行一次测试,学生的错误率又能降低多少?
所以,我想说:讲评课,不仅仅只能面面俱到的“对答案”,也应该有重难点,有方向,这样的讲评课才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