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和危机中成长
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于“遭遇”和“危机”这两个词,没有特别的感觉,就像其他日常词汇,如苹果、河流、课桌等一样,与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今年4月份在啃读者写作营上,郝晓东老师授课时提到了这两个词,让我感受到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关于人的哲学的含义。这次经历不仅是我遭遇到了郝晓东老师,也是与这两个词的一次遭遇。后来在新网师的引导了,反复阅读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对着两个概念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一、什么是遭遇。
遭遇一词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首次赋予它特殊含义的,是在宗教领域,如“与上帝遭遇”,来表述一种宗教体验。后来引入哲学领域,用于表示人在遇到某些人和事时,给与内心巨大震撼的特殊经历。
1、遭遇和一般的遇见不一样。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如认识新同学或新朋友、看到鲜花盛开、经历公开课等等,但大部分只是浅层记忆存储大脑。这样的遇见,对于我们的生命没有太多影响。只有一些少数的特殊的人、事或物的相遇,会带来内心的巨大冲击,并且这样的冲击,会打断原来连续的生活状态,给予生命新的方向。如遇到伟大的文学作品、伟大的艺术品和生命中的贵人等,算是一次遭遇。
就我自己来说,与朱永新老师的《我的理想教育》的相遇,就是一次遭遇。他让我在职业的迷茫期中,开拓了教育的视野和行动的路径。使原本浑噩的教育生活有了新的生机和希望。与郝晓东老师的遭遇,让我对专业阅读有了新的认识。之前虽说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阅读的效果都不理想,在遇到了郝晓东老师后,知道了知性阅读和啃读的存在,知道了根本书籍的作用,彻底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式和认知。
2、遭遇的新方向。由于遭遇给与人内心巨大的实在的震撼强度,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使得原来连续的生活出现中断。人在经历了遭遇的打击或痛苦后,必然会出现新的方向,出现成长的契机。
通过遭遇能认识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怎样的,可以通过遭遇予以观察。就像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一样,只有频率相同才会产生。每一次的遭遇,都必须在遭遇着内心深处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只有在内心对某方面出现失望或期望时,当遭遇出现时,才会引起内心的震撼,“使人的本性中最核心的部分受到震动”。所以,你在哪些方面出现遭遇,说明你的内心就在哪些方面进行关注,从而认识人的本性。
3、遭遇,只能准备,不可预料。每一个人的本性不同,遭遇的内容和时机也会不同。我们只能为遭遇的发展做好准备,去学习一些有规律的知识,为遭遇的发生创造一种可能的前提。真正的遭遇,需要遭遇着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博尔诺夫说的“教养”。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在遭遇时才能真正触动内心的震撼从而带来人的本性的改变。
二、什么是危机。
危机是“突然出现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这里有几个特征,突然地、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等。说明危机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原有生活带来巨大冲击,让人产生忧虑、痛苦、失望、迷茫,让原有生活进程出现转变,出现新方向的可能。
1、危机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类学的观点认为,危机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只要生存着,任何时候都会处于危机之中。”危机之于人的意义,是通过危机去除原糟糕的状态,进行新的开始,进入新的生命状态。“向某个新生命阶段的过得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意以实现。”
2、危机的出现,是我们不能预料,也不可触发。“每一次危机都是命运的安排。”虽然知道危机对人的生命是由意义的,但是我们不应主动去触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去认识危机,帮助他们去度过危机。
3、为什么会出现危机?人的而生命状态不能保持同一状态和持续的前进,会由于由于习性和疲乏而消耗,在自然地进程中会出现退化,这让我们存在的实际状态落后于本意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当我们随着本能,一直处于舒适区,就会使我们上面的各个状态都出现退化。当我们在舒适区呆的越久,退化的程度就越深。
当不能用自身的力量去摆脱生命的那种“衰退”状态时,就需要一场危机,让人们从这样不合适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不回避危机,权力承担责任,直到危机得到圆满的解决,开启新的起点。
4、新起点。和遭遇的新方向一样,在危机爆发时,会中断原来的连续生活,在克服危机的艰难后,会开始新的起点。但是危机后的新起点,不是原来生活状态的延续,而是经历了批判和克服艰难后的新阶段新的开始。
三、遭遇和危机的关系。
1、存主义的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创建的年代,刚好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洗劫,人们的思想普遍感到失望恐惧和失落。存在主义认为面对这样的失落和恐惧,我们应该积极去正视和面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遭遇和危机,通常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痛苦和恐惧,以为愿来生的连续被迫的中断。但是人们必须去面对和克服,以为这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在经历了遭遇和危机的磨砺后,机会出现新的方向和起点,让人成长。
2、遭遇和危机的异与同。两者除了相同的哲学背景外,在非连续性、新方向(起点)、只能准备不能预料或触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等方面都非常相似。但我认为有一点存在很大的差别,遭遇时内心有所准备,遭遇着从内而外的产生震撼,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危及的来临,具有外在的逼迫性,是从外而内的被迫改变,具有一定被动性。遭遇的感受有好有坏,而危机往往带来的是痛苦。
四、遭遇和危机对教育的启示。
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在我们学习了遭遇和危机的内容和特征后,更重要的就是与我们的教育实践相结合。遭遇和危机对我们教育有哪些启示呢?
1、 为遭遇和危机的到来做好准备。
(1)认识其必然性。通过存在主义哲学我们知道,遭遇和危机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是隐藏于人的本质之中的。我们就不能心存侥幸,认为只是偶然事件。它们不可避免,它们出现的形式和时间我们也不能预判,我们只有为它们的出现做好充分地准备。
(2)知识储备。遭遇的出现,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 “没有全面的教养,个别的遭遇仅仅是巧合。所以教学必须拓宽文化知识,阐明理解范围。在这些基础上才会产生充分的遭遇。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产生真正触及人心灵深处的、改变全部生活的遭遇,那么所有的文化知识都不起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知识有良好的机构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养,为真正发生触及心灵深处的遭遇做好准备。
2、帮助师生抓住遭遇和渡过危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师生是一对共同体,都会有遭遇和危机的发生。当遭遇和危机真的发生时,需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抓住遭遇和渡过危机。
抓住遭遇。遭遇会震撼人性,触及心灵,就像读到一本好书和遇到一位高人,给与我们新的方向。但是光有震撼,还不是真正的遭遇。还必须在震撼后,在新方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才会有收获。
渡过危机。危机的产生会给来痛苦和迷茫,需要我们去正视和面对,不能逃避。学校需要通过一些活动和平台去帮助师生,尽快从痛苦中走出,开始新的起点。
五、教育中的具体举措。
在师生的成长中,我们不时就会有遭遇和危机,常见的有学生的青春期危机,老师的中年危机和职业倦怠危机等。学校在充分认识到遭遇和危机对于师生成长的重要性后,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活动引导和专业发展平台等具体措施,去开展教育,让师生收获成长。
1、开展相关课程。根据师生的成长规律,在课程中,去渗透对“遭遇和危机”的哲学思想。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社会(思想品德)、语文的课程和班会课等,为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遭遇和危机做好准备。对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学校针对教师的认同和职业规划,开展“教师讲堂”等活动,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提高职业认同,尽早遇到遭遇,确定职业的方向,尽快度过职业发展危机。
2、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遭遇和危机给师生给师生带来的痛苦,大多是因为对原有联系生活的失望和不满。而专业学习共同体为“遭遇和危机”造成的“不连续”向新方向和新起点的过渡,提供了很好的协助。主要形式有:
(1)师生共读。在新教育倡导的“十大行动”当中,就突出了书香校园和师生共读共写的部分。在师生共读中,能构建起师生公共的语言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有意识的去完善学生的“教养”,为真正的遭遇做好准备。另教师的与学生的共度中,也能找到成长的快乐。师生共读主要是通过老师去引领学生的成长。
(2)教师读书会。教师的团队阅读是书香校园的主要组成,教师读书会是通过教师共读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的一次对话。阅读经典名著,更是与伟大人物的对话。而教师的共读,会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在不断的共读中,视野和思维都会从广度和深度拓展,为遭遇提供足够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为职业发展中危机的渡过打下基础。
(3)专业能力比赛。参加教学业务能力比赛,是快速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学校要从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出发,定期举行教学大赛,如说课比赛、公开课、教育论文评比等,让教师收获职业成长的快乐。
3、进行专业心理辅导。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大部分师生能很好的抓住遭遇和渡过危机,成功的走向新方向和开始新起点。但是,会有少部分学生或老师,会深陷在遭遇和危机的痛苦中,难以自拔。这时需要专业心理辅导的介入。现在,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有心理辅导课程或心理辅导室,针对师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协助。
认识到了遭遇和危机之与人生命的意义后,为每一份的危机和遭遇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孙悟空一样,纵有一身本领,也是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才修炼成了“斗战胜佛”。我们的人生和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地遭遇和危机中才能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