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辽阔而美好。
2016那年是我生命中的那一年。艰难也美好。
艰难的是那个时候还过着眼前的苟且,美好的是我尝试以前不曾尝试的东西,虽然结果不美好。
虽然我对那个时候的生活偶尔不满,偶尔有怨气。但是那一年我觉得是自己最好的状态。未来变得清晰可见,开始找到自己的一个生活态度。
虽然那个时候我是孤家寡人,虽然我看过很多失败的爱情。我依然对爱情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依然坚信我的婚姻是因为爱情。
以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爱情是纯粹的 。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的色彩。因为我从小是被言情小说喂养长大的。我十几岁就读红楼,我对爱情的最初认知就是宝黛钗的三角恋。我那时候,讨厌宝钗,觉得她好虚假,破坏了宝黛的爱情,生宝玉的气,觉得太多情了,最怜惜黛玉,寄人篱下,连爱情也不能完满。等长大了,再读,才有所改观。知道即使不是宝钗,宝黛的爱情也不会完满。
我喜欢书也是从言情小说开始,我最初看的全是言情小说,上大学后,才开始涉猎其他的。所以我的对爱情的认知,多多少少受到那些小说的影响。总觉得某天我也能遇见传说中带有梦幻色彩的爱情。
因为那时候小,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机遇遇见理想中的爱情。当我快毕业那一年,我看见了爱情具体的模样。我表叔表婶的婚姻生活。从我看见的那一刻起,我理想中的模糊婚姻开始清晰可见。
他们识于校园,毕业后没房没车,开始了裸婚的生活。在合肥租了个房,在内蒙和安徽办两场婚宴后,小两口在合肥定居。开始过上了小日子。各自上班了两年,就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在家经营自己的爱好。客厅这头是他的电脑,客厅那头是她的电脑。各自干各自的事情。闲下来一起看个电影,探讨下剧情。表婶不会烧饭,他们就东北乱炖。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在英国开始不会烧饭,就自由创造,乱炖出不少美食。偶尔考个披萨,做个曲奇饼干,捏个橡皮泥,两个人的日子过的滋润又有情趣。
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理念,认为只要彼此守护在身边,是住在出租房还是买的房没有所谓。他们不买房不是没有经济能力,而是不想落于世俗,被房车困住。我那时非常赞同他们的生活理念。随心随性。不被世俗所累。
至今他们的生活依然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
他们夫妇都是学建筑的,工作两年后都舍弃了最初的选择。他喜欢股票,就专职炒股,她喜欢动漫,就专心自己的动漫连载。昨天晚上看了她的连载动漫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没有很出名,但至少是在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是三口之家,来了个小怪兽。一家三口,就像杨绛的一家三口。
他们是我最初的婚姻生活的样板。后来认识了三毛。非常喜欢她。喜欢她的洒脱,喜欢她的风趣,喜欢她的多才多艺,喜欢她的万水千山,喜欢她的撒哈拉,喜欢她的荷西。最喜欢还是他和荷西六年短暂的婚姻。他们同样是很随性的一对夫妻。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却可以彼此尊重维护。荷西知道三毛的爱好,总能给三毛意想不到的惊喜。
走在一起的两个人,可能只是因为志同道合,可是不是也没关系,兴趣爱好可以不同,只要彼此懂,且能去维护就好。他们的生活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精神从来不贫瘠。那时我想,不是志同道合没关系,懂得陪伴也可以。就像三毛的荷西。
再后来看了我们仨,我表叔表婶就是他们生活的现实和缩小版。我再次确定,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的认知里爱情是美好的。或许我只是看到美好的表象。却没有领会爱其实也是有技巧的。故事没有告诉我爱是有技巧的,需要起承转合的。我以为只要爱的赤诚,足够的真心就行。
拙劣的没有技巧修饰的爱,不仅让别人喘不过气,也委屈了自己。人都是有野心的,有欲望的。总希望自己爱的,也爱自己,当一切不能如愿的时候,会乱了阵脚,做出事后自己都要嘲笑自己的一些神经质的事情。现在明白,在爱里太实诚,是件不讨好的事。偶尔来点小技巧,来点算计,也不是不可。
道理都懂,都做不到。会爱,会难过,会自卑,会骄傲,会虚荣,会纠结,会自私,会恐惧。人生不是你懂,你明白,你就刀枪不入,而是要在种种折磨里慢慢与心中的准则靠近,慢慢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我在一步一步的靠近我的理想,虽然步履维艰。
我们也许只看到别人生活的一面。也许我们也未必能承受这一面之外的许多面。每个人只要把自己渴求的一面过好,就是成功的。所以不必什么事都去要求完满。凡事有得有失。你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得到的不一定想要。平常心去对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