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本人在“简书”上总共书写12篇文章,总共大概书写6000字左右,内容有教学心得方面,好用app分享及下学期工作计划等。说是“每日一文”,其实落在人头上是“每周一文”,“周”这个词代表七天,七天写一个简短的小教学随笔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为什么最后的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以我自己为例,分析一下原因,在此首先声明,分析的原因不是抱怨,仅仅是对事实的陈述。
首先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在半夜或者凌晨完成的,所以可能个别的文章质量并不高,甚至可能极个别的还有应付任务的嫌疑。其实写论文这种事情对于已经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我来说我感觉并不是一件难事,毕竟当时求学路上我曾经用过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一篇外文论文并发表在SCI上,其中的艰辛有导师的督促,也有自己咬牙切齿的坚持。那么为什么现在会被每周一篇小随笔打败,这就要从“我的一天”开始说起。工作日期间从8点到9点半连上完两个班的课已经是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回到办公室是两个班将近100份的作业批改,如果一个学生批改1分钟,那么又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手忙脚乱的赶回家照顾孩子。如果下午学校没有临时安排其他的事那就是最幸福的,因为可以全身心的做一个精美的课件为第二天上课用,同时备好第二天的课和习题。同时中间的碎片时间也能为来办公室的同学们答疑解惑。接下来就又是一个半小时的课后服务,回到家时已经7点,饥肠辘辘,满身疲惫。如果学校有其他临时任务,制作课件的时间也是要从碎片的时间中挤出来的。晚饭吃完,陪伴家人的时间寥寥无几,就得睡觉了。然后就是无数次的起夜,哄睡,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文章都是凌晨写的原因。一线教师看似轻松,其实白天被教学任务满满占据,下班家里又是各种杂七杂八的琐碎事。想要真正静下心写点东西的时间太少了。成年人的无奈也许往往就是这样或者那样。我想别的老师可能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事,只不过是理由不一样罢了。
张老师在简书里询问:是不是书写文章是一种负担?说实话负担倒是没觉得,只不过是有时间的时候内容直接就高一些,没时间的时候质量可能也就跟着下降了。在我的本学期文章中很明显是期末复习的这段时间质量不是特别好。原因是七年级面临全省统考,一开始通知的是期末考试也有可能提前,所以一直在赶课,出题。因此碎片的时间都所剩无几,有时候还会忘记投稿。
虽然完成任务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回头看看,一学期也攒下了12篇的战绩,收获也是不小。每次在要书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我都会先思考题目,结合最近一周的工作要点,或者思考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阐述。其次,当思路不清晰或者语言匮乏时会搜索一些相关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也提高了一部分知识积累,我觉得这是收获很大的一块。
最后我想说,张老师让大家写随笔的动力可能是在于积累,然后厚积薄发。但是大家可能更为务实,一方面是精力有限,还有就是源动力不足。我们其实是否可以研究一下投稿途径,然后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写出一份论文成品,进行精修或者投稿,如果成功了,不但创造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论文成果,同时也为各位老师晋升职称的路上添了一块砖。同时我发现希沃里的课件良莠不齐,或者我们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写随笔,也可以在随笔中一周分享一个自己制作的常态课精美课件,大家共享,这样就可以无形中节省白天备课的时间,而且你要看别的课件,肯定要进入主页页面,这样就能提升互相观看文章的概率。同时你用了别人的,也不好意思总用别人的,那就得自己也动起手来。这样就提升了大家的动力。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于本学期的“每日一文”活动的一些思考与感悟,不当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