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辜鸿铭
将辜鸿铭的这句话放在开篇,是因为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中西文字乃至中西文化的一个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影响我们对儿童识字年龄和识字内容的选择。
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1994)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而从文字形态来看,汉字与其他的字母文字是不同的。汉字属于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如图画一般,符号感强。与汉字的造字方式相类似,汉语思维属于一种形象思维,他通过取象比类,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效果。这种思维就体现在我们日常小事与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中药按照温热寒凉四性而不是其化学成分进行划分,比如川贝母,白色,属金,入肺经。我们在劝夫妻吵架时会说“哪有勺子不碰碗的”,一语中的,形象生动让人听了不纠结且豁然开朗。
而英语等拼音文字则不同,它们属于字母文字,表音文字,注重逻辑性。与之相适应,英语等思维逻辑性强,比较严谨。
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左半脑,而且仅仅是左半脑;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或类似汉字的象形文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脑记认字音字义,右半脑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半脑均衡协作。正是出于这一原理,在医学上,对于患失读症的儿童会通过让他学习汉语进行治疗。
人在不同的阶段,其生理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识字的重点也不一样。
0-6岁的孩子,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写字作为一种精细的工作,需要在小范围内精确地安排点横竖撇等笔画,这种精细的工作非这个阶段儿童所能。
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不适宜过多地学习写字(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更多地应是应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画字”,像画画一般,让她自由地发挥其空间感和形象思维,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做到两点,一是引导孩子而不是责怪孩子;二是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这个写字的工具不能是我们平常的中性笔或钢笔,而应该是毛笔或粗蜡笔,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画字”。
从认字上讲,0-6岁的孩子应当以朗读和背诵为主,且以汉语为主,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对声音的感知,对语言的整体感知,促进其左右脑的发育。我们现在的儿童教育一开始便是看图识字,这种从西方传来的教育方式的起源正是西方规避拼音文字不足而发展起来的。
年龄不是问题,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适用内容。只要能够根据人体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内容,辅以合理的引导,孩子的教育就既不会落后,也不会加重负担。
按照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的观点,婴幼儿时期0-6岁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阶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所以一定好把握好时机,好好利用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