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常居上海的外地人,我十分喜欢逛这座魔幻色彩的城市。
你能慢慢走过恒隆广场里精致奢华的橱窗摆设,对各大奢侈品品牌的巨幅广告屏息凝神。
你也能坐一小时地铁,在泰晤士小镇中找到钟书阁,从天到地都是书。
有仇富心理的人,一定不适合这座城市,每栋写字楼里都有无数光鲜亮丽的人提着几万元的包。
当你想要咒骂他们铺张浪费没文化时,一查底子,要么是常青藤海归精英要么是 985、211 本土学霸,气得你没话说。
我在政大五道口上过一年班,楼上是蚂蚁金服办公处。
我每次挤电梯时,看到身边油头垢面的糙汉子时,心里都会想:怎么穿衣那么没品味,一定会穷吧?
然后,一看蓝色工牌,来自蚂蚁金服,心里服了气,身价百万千万的程序员啊。
那一年,我大概采访了 60 个程序员,他们的世界里,既没有 LV 也没有 1000 本书,他们的世界是代码、需求、bug、键盘和手办,所以,这种问题问他们也白搭。
政大五道口周边多为证劵、金融公司,沿着世纪大道走,很快就能到陆家嘴,在寸土寸金的地面上,你能看见无数 office lady 背着名牌包,高跟鞋蹬蹬蹬响,喝咖啡间隙也不忘用手机检阅邮件。
我问过几个姑娘:LV 和 1000 本书,你选哪个?
她们都不假思索道:LV 啊!
别骂她们拜金,没有别的原因,她们读的书并不少。
那为什么选 LV 啊?
理由很简单的,LV 可以背出去,是身份象征,1000 本书你也只能放在家里,读完了也没人知道。更何况,这年头有那么多电子书阅读器,1000 本书也可以随身携带。
如此想来,选 LV 真是经济实惠多了。
细算下来,一个 LV 包和 1000 本实体书,价钱算是差不多,同样的价钱,买一个效果来看,果真是 LV 更明显:你买到了就能背,1000 本书到了,光是把它们摆到书架上都不知要多久,别提读完了。
LV 是面子,1000 本书是里子。
在当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其实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是种象征。
换句话说,都是种炫耀。
选了 1000 本书的人,还真不一定比选 LV 的高尚。
现如今,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都怕别人说他没文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读书社群」、「知识付费」再次火爆的原因。
参加某个读书社群或买到一本大部头书籍,必须要拍摄好精美图片,花上 25 分钟修图加滤镜,选个热门时间点,想一段文案,发朋友圈或微博:
瞧,除了穿衣有品位,我也很有艺术品位。
家里摆满 1000 本书,可能也是种面子,从来都不看,带朋友回家时,像不经意间在照片角落展示 LV 或 BMW 般,轻描淡写道:
哦,那就是我随便读读书的地方。
常有人跟我吐槽:读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这话听上去是挺欠扁。
转念想想,好像说得也是那么一回事。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教育我们要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然后呢,然后为什么要考好大学和找好工作呢?
回答支支吾吾起来了,大概是:
赚很多钱?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一点?
这时代,都讲究实用,全世界在拼死拼活告诉你要努力,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要努力,你拼死拼活努力后,世俗判定你成不成功还是看你有没有钱、车、房。
没有是选 1000 本书还是 LV 这回事,只有读 1000 本书是为了随便买 LV 这回事。
所以,中国现代的成功男人和女人,很好分辨。
成功男人的标配是:可以长得不好看,甚至有点微胖,但是穿衣品位还是在线的,至少干净、体面,还有贵。他们全身上下最简单粗暴的评价就是贵,衣、鞋、表、车、房,通通都贵。
成功女人的标配是:从里到外都散发着「美」和「优雅」,一定用最好的品牌,也一定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衬托她们美的底气还是,贵。
无论是在高级餐厅还是名胜景点,男人们都会替女人们拎着价值不斐的包,女人们会随时掏出镜子,用粉饼补补妆,查看红唇还诱不诱人。
我们正是这样一步步,把男人和女人都物化了。
对于这个现象,我谈不上失望,也谈不上赞赏。
确切点说:是习以为常了。
我在《GQ》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台湾人,在回答「你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他答:就是没有成就。
他曾在美国做房地产,然后,房地产泡沫崩溃,他倾家荡产了,结果呢,他跑到巴厘岛学冲浪去,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块冲浪板。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的生活其实并不难,只是我们都贪欲太重,又爱攀比,从北上广深到十八线农村,无论是商务精英还是普通农民,都有着出人头地和再上一层楼的梦。
然后呢?
然后就没完没了了。
到了这种时候,LV 已经不是 LV 了,书也不是书了,它们都是象征。
象征着你的地位。
象征着你的阶层。
象征着你的思维。
象征着你的品位。
你不敢不去买奢侈品,也不敢不去读书,哪怕你压根对奢侈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把夜间撸串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可你就是不敢。
当你面临 LV 和 1000 本书怎么选的问题时,其实你已经有答案了,或者说,不管你有没有,时代的洪流已经替你做决定了。
你只是着急了,我们都只是着急了。
所有人都要去读 MBA 或者双学位。
所有人都要分得清每款红酒的区别。
所有人都要去遍亚欧美澳非来做谈资。
所有人都要穿上堪称战袍的华服。
所有人都要一眼认出每辆车、每件衣服的价位。
所有人都要饱读诗书、经纶满腹。
恨不得身材堪比超模,穿衣超越时尚杂志,白天能从互联网下半场格局聊到金融市场动荡,晚上能从冷门话剧谈到美国古典文学,最好,连啪啪啪都要上升到性学之美来。
我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
不是选 LV 还是 书的问题,是选哪个更能带来剩余价值的问题。
毕竟,我们都在政治书里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若不是大家爱跟风,别说奢侈品了,恐怕读书这一行为,早就荡然无存了。
在真实生活里,大家看起来都不一样,其实都一样。
每个人都要买当季时尚款,最常打开的资讯 APP 是知乎和得到,挂在嘴边的热词是风口和寒冬,别人用了 LV 我也要有 Prada,别人买了最新专栏我就得去付费社群。
没有选不选,只有全都要,总之别落下。
你问我怎么想?生命中有那么相似的人和相同的事,既然还活着,就给自己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吧,奢侈品和读书都是你私人的事,如果不想选,那就都不选,最好的永远是你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