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复返了,那物质匮乏的借东西年代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已过大半。假日里,人们充分地享受节日的盛宴,游山玩水,领略异域风情,享受美味佳肴!朋友圈里,微友们晒美景,远的已到了北欧,他国景色被他们尽收眼底,近的也到了城外,农村的旖旎风光,让人留连忘返;晒美食,各地的美食,奇趣生香,让人眼花瞭乱,垂涎三尺、过足了瘾。

此时此刻,全国上下,普天同庆,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快乐的心情,幸福的生活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体现在他们的旅途里!

宅在家里的我,每日与书为伴,增长了知识,消磨了时光,充盈了内心。长假,真好!

偶尔,我也放下书本,让思绪悄悄流淌,流到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光里!

我70年代生人,所有印在脑海里的记忆由当下往前追溯,可追溯到到80年代初,再往前,已没有一点印象,一片空白,毕竟那时太小。所以,80、90年代我们老家桂西北一个小村庄的生活场景,还是记忆犹新的,时不时跃入我的眼帘。

东西借出去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老家那儿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一大二公”、“大锅饭”之苦的农民,分到土地后生产积极性高涨,一心一意种植庄稼,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土地贫瘠,加上人多地少,只有少部分家庭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大部分的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

我们家的条件稍好一点,我父亲是镇上中学老师,每个月有固定的薪水,虽然不多,但省吃俭用足够家里开支;我母亲在村里务农,侍弄几亩田地,庄稼被她打理的茁壮成长,年年丰收。

印象中,来我们家借东西次数最多的是邻村一个远房亲戚,我称之为堂哥,他在一个村级小学任代课老师,妻子在家务农,育有两个小孩,家里一贫如洗,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他每次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办事,都会到我家来找我父亲借自行车。我父亲是个热心人,只要他当天不用,二话不说就借出去。

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和我们家没有亲戚关系。户主与我父亲是发小,两家来往较为密切,我称之为大伯。大伯妻子生孩子没多久就去世了,他一个人把小孩带大,同时他又是一个劳动能力低下的人,种的庄稼连年收成不好,生活过的非常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面黄肌瘦。为此,他三天两头往我们家跑,有时候是中午,有时候是晚上,每次都是瞅准机会在我们家开饭前十几分钟过来窜门。来了,我父亲自然很热情请他坐下,聊一聊。

但坐不了多久,看到我们家端菜盛饭、准备用餐,他就起身告辞,向门口走去,每当这个时候,我父亲都是大步上前,热情挽留。每一次,他都是装着推辞一下,然后半推半就坐下,和我们家人一起用餐。

有一天,在吃饭当中,那位大伯向我父亲提出了一个请求:

“家里穷的实在揭不开锅了,我干农活又不行。我打算到镇上开一个缝纫店,但没有缝纫机,你看,能不能把你们家的缝纫机借给我用一下,等我把钱赚够了,买了机子,就还给你们!”

“没问题!借给你!”父亲不假思索地说到。

父亲的这个回答,立即遭到了母亲的白眼。他没经过母亲的同意,也没和母亲商量就借了出去。要知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是三件宝啊!

那个年代,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个说法,家人衣服好多都是打了补丁的。没了机子,母亲拿什么来给我们做新衣服、拿什么来给我们补衣裳。但父亲已做决定了,母亲虽有不悦,但也没说什么。

那位大伯把我们家的机子借了过去,在镇上租了一小间房,开了一个小小的缝纫店,机子一借就是两年时间。那两年,我母亲用针线给我们一家人补衣裳。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农村,牛既是劳动工具,也是宝贵的财产。但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一头牛,更谈不上机械化作业了。拥有一头牛,成了好多家庭的愿望。我们村里有水田、旱地,开垦、翻地都需要牛来耕作。我父母乐善好施,每一次,有村里父老乡亲过来借我们家的牛,父母都慷慨应允。但这可苦了我家的那头大水牛,它干了两倍甚至三倍的活。

村里有一对夫妻,年长我父母10来岁,但智商不高,接近于弱智那种。他俩育有两个男孩,都遗传了他俩的基因。一家四口,劳动力虽多,但不会经营,每年的收成都很少。

每年青黄不接的那几个月,总有那么几个晚上,7、8点钟的光景,那家的女主妇,就轻轻地敲我家的大门。母亲走过去,打开门,看到是她,就热情地请她进来。而她每次都坚持站在门外,不进屋,轻轻地和我母亲说话,每当此刻,我就知道,她肯定是又有了困难。果然,我母亲和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之后,点点头,作了一个让她稍等的手势,然后,母亲转向厨房,盛了几斤米走过去,把米倒进她的布袋里。有时,我母亲也会给她盛几斤面条。

这些东西,我母亲从来不当回事,我母亲相信,如果她有能力,她肯定会还。如果她没有能力,我母亲不会再过问,就当作接济。

有一天晚上,村里有一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赶到我们家里,神色惊慌地对我父亲说,她三岁的小孩病了,我父亲急忙地问她得的什么病。她说,当天在镇上医院看不出什么结果,医生建议她明天到县医院去看看。

一想到县医院看病,肯定要花很多钱,这可让她急坏了。情急之下,只好跑到我们家来,向父亲借钱。

父亲问他:“要多少?”

“50元!”

好的,你稍等一下。父亲二话没说,返回卧室,拿出50元钱交给了她,她连声说谢谢。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她又来了。

“小孩怎么样了?”我父亲急切地问。

“医生检查过了,说没什么大问题,开了一点药。今天去看病,也没花什么大钱,你们家的钱我没动。今天晚上,特意来还给你。”

“不急,不急,你留着先用!”

“要是留在家里,可能就会花完了,花完了,那我就没钱还你了。”

“哦,这样啊!”父亲接过了她递过来的钱。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东西借进来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是中学生的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追求,有了娱乐的倾向。虽说,我们家的条件好一点,但平时的开销主要集中在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上,尤其是吃饱穿暖上,至于与娱乐有关的开支基本上没有了,父母几乎不给我零花钱。

娱乐的工具没有,娱乐的经费没有,但又抑制不住内心对娱乐的向往,那怎么办?那只能硬着头皮向别人借,明知向别人借东西不好,但为了满足内心的娱乐需求,我还是开口向别人借了。

记忆中,我借过很多东西,汽枪、录音机、磁带、影碟机、光盘、捕鼠器、书籍、照相机,等等。有时,为了装扮自己,连朋友的衣裳也借过来了,我借过上衣、裤子、鞋子、帽子,除了内裤没有借之外,身上穿的东西都借过了。

有的东西借的时间短,有的借的时间长,比如邻居家的汽枪,我前后加起来借用了好几年;有的借了一次,有的来回借了好几次,如亲戚家的录音机,我借了好几回;有的东西还回去的时候完好无整,但有的东西还回去的时候残缺不全,比如亲戚家的录音机被我搞坏过两台,也因此受到物主的埋怨和责骂!

1992年,我带着一帮同学到我们老家春游,准备在野地里野炊,临时向就近的一亲戚家借切菜板。但野炊结束的时候,切菜板找不到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亲戚说明了原因,却遭到一顿咒骂。之后,我父亲找了个菜板给他们送了过去,此事才得以平息!

因为借东西,差点借出人命的。有一次我向村里一户人家借一个电子捕鼠器,老鼠没装到几只,却因操作不当,被捕鼠器电着了,着点把我电死。

我还多次借过钱。如1991年暑假,我和一个发小想到城里去玩。手头上没钱,但又不敢向父母要。于是我打起了隔壁家一位婆婆的主意,向她借钱,打算到开学的时候再还给她。到了开学我就有钱了,当然这些钱都是我住校的伙食费,我要从牙缝中节省。

婆婆人好心肠软,看到我向她借钱,虽怀疑我的偿还能力,但还是借给了我10元钱。但此事后来还是被母亲知道了,母亲带着我,当着我的面,把钱还给了她。

再也不用借东西了

今年元旦,我再一次回到阔别两年的村庄,只见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楼,超过一半的家庭有私家车,只有一小半的家庭有摩托车;父老乡亲穿着时尚,用着几千元钱的手机,上着wifi,进行着网购;还听父老乡亲们说,每年都要到外地去旅游一次,这样看来,虽然说父老乡亲住在农村,但与大都市生活没有多少区别了。

看到这些场景,我由衷地感觉到,那个物质贫乏、入不敷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以我们家而言,生活用品已是极大丰富了,家里每过一个时期就要清理一下,把不用的东西扔掉,要不然就装不下了。

小孩的用品用具,包括书籍、玩具,一应俱全。因为不到两个星期,我就在网上下单给他们买新的。他们学的东西,用的玩具,哪里还需要借啊?

要说借,现在唯一借的就是向银行借钱了,2013年,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只付了三层首付,余下的分期付款,到现在我的房贷还没有还清呢!这或许影响到生活的质量,但凭着我的收入,每月还一笔房贷也不是个大问题。

这变化也太大了,回到三十年前,简直不敢想象。那么,这巨大的变化来自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这个好政策它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国家强大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