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弋
《雍正王朝》中御史孙嘉诚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咬牙切齿,执意要参劾年羹尧。话说孙嘉诚是一个非常忠直而又执着的御史官,他的名字不愧起了一个诚字。敢于在年羹尧十分受雍正器重的巅峰时刻弹劾年羹尧,朝野上下,恐怕也只有孙嘉诚这样的忠勇之士敢这么做了。
雍正开始对孙嘉诚参年羹尧的事是非常恼怒的,叫人把孙嘉诚抓起来训斥。可孙嘉诚不愧为忠勇之臣,居然敢在和雍正理论起来,把年羹尧干的种种坏事一一说出。但年羹尧毕竟是刚立了战功的,雍正哪能让孙嘉诚说参就参,而且西北局势尚未完全平定,很多事情还是要仰仗年羹尧来完成的,可雍正的苦心孙嘉诚哪里能明白。
孙嘉诚一心想参年羹尧,在雍正面前说尽肺腑之言,还说近些年来一直有旱灾,天降旱灾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的原因。而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雍正其实早就了然于心,但孙嘉诚这么贸然弹劾,雍正还是很生气的。因为孙嘉诚在这个时候弹劾年羹尧,这不是让雍正为难吗?偏偏在在年羹尧刚立了大功时参他,和逼着皇帝诛杀功臣没什么两样了,雍正气得想把孙嘉诚收拾了!但是孙嘉诚很执着,为了参年羹尧连死都抛在脑后了,雍正于是对他说:“你不是说天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吗?那你这个忠臣就到了午门外跪在烈日下求雨去。”
孙嘉诚领命冒着强烈的太阳跪在午门外,老天没有一点要下雨的迹象。孙嘉诚在午门外跪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也许老天也在抓弄地告诉他年羹尧不是奸臣!阳光越来越强烈,一段时间后,孙嘉诚汗如雨下,快坚持不住了;十三爷都心疼他了,要去找年羹尧来给他求情却被雍正拦住了。其实雍正是希望年羹尧自己过来为孙嘉诚求情,这样自己有个台阶下,也给了年羹尧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年羹尧就是想让孙嘉诚暴毙在烈日下,以此证明自己不是孙嘉诚所说的奸臣。
当孙嘉诚跪在烈日下奄奄一息时,果然感动了老天。雍正和十三爷在屋里只闻得风吹的铃铛叮当叮当的响,真是风云变幻地快,老天果真下起雨来了!孙嘉诚的忠心感动了上苍,可谓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众官员在外面大喊: 皇上,大雨了……。此次孙嘉诚这么一闹,虽然没有参倒年羹尧,但让皇帝明白了年羹尧是奸臣就足够了。
孙嘉诚此举虽然让年羹尧背上了奸臣的“罪名”,但是还不足以让雍正罢了年羹尧。因为西北虽然暂时平定了,但还有很多隐患尚未清除,朝野上下又只有年羹尧才能镇住西北的局势。要是罢了年羹尧,总不能让孙嘉诚去守西北吧?为了大局,雍正派人安抚那些对年羹尧意见大的官员。
经过了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之事后,雍正都觉得孙嘉诚忠诚正直的精神可嘉,于是派孙嘉诚到西北与年羹尧一起处理西北事务。雍正这一举动,让年羹尧震惊,知道推荐给他的人是孙嘉诚时心里更是不爽。从对话中年羹尧就暗示: 如果孙嘉诚到了西北违反了军法我不会客气的,这也是孙嘉诚日后被年羹尧所杀埋下了伏笔!
其实雍正派孙嘉诚到西北就是为了制衡年羹尧,为了监察年羹尧的。因为年羹尧之前在西北的所作所为雍正自然是知道的,而这次孙嘉诚恰恰对年羹尧骄狂的行为极为愤懑。再加上孙嘉诚为人忠勇正直,正是雍正要放在年羹尧身边的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以便年羹尧做了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事,雍正也好第一时间知道!
年羹尧杀了孙嘉诚,自己也栽在了杀孙嘉诚的事上
果然孙嘉诚到了西北处处与年羹尧“对着干”,最后死在了年羹尧的军令下。雍正利用了年羹尧杀害忠臣的罪名、还有孙嘉诚生前递给朝廷的密保,给年羹尧定下了几十项罪名,把年羹尧一撸到底,最后贬成了看城门的小吏。其实雍正并不想杀年羹尧,即使年羹尧杀害忠臣、犯了很多大罪,但是雍正心里依然视他为功臣。只是年羹尧太骄狂了,俗话说: 事主之心日骄,富贵之志日盛!年羹尧场面和架势摆地太阔了,连雍正都觉得他功高盖主,但他毕竟是雍正的心腹大臣,又是把雍正扶上皇位的大功臣之一。所以雍正只是想把他认为功高震主的年羹尧罢免了就OK了,殊不知年羹尧自己把事情越搞越大,很多本来对他的官员都嚷嚷着“为孙嘉诚讨回公道,不杀年羹尧孙嘉诚灵堂就一直设下去。”
这件事情令雍正骑虎难下,满朝文武都在要求杀年羹尧以平众怒,再加上八爷的人都在看着呢。如果雍正在年羹尧的事情上不能秉公处理,反而会给八爷的人有可乘之机,挑动群臣来个退位让贤就不好玩了。雍正权衡利弊,只好赐死年羹尧以平息事件!
尾语:
剧中孙嘉诚开始弹劾年羹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在雍正眼里,孙嘉诚和年羹尧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虽然孙嘉诚为人正直忠诚,假如牺牲一个孙嘉诚来挽回年羹尧的低调和忠心耿耿雍正是一万个愿意。因为年羹尧毕竟是一直跟着雍正的心腹重臣,要不是年羹尧太骄横跋扈导致功高震主就没孙嘉诚什么事了,这样一来孙嘉诚也不会死。其实孙嘉诚至始至终都是雍正用来监察年羹尧的,想着放一个人在年羹尧身边让年羹尧收敛一点、低调做人;即使年羹尧不低调,孙嘉诚报上朝廷,雍正再想法子将他拿掉或调离就是了。但是作死的年羹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杀了孙嘉诚,犯了众怒!孙嘉诚成了雍正想制衡年羹尧的牺牲品,而年羹尧最终也栽在了自己杀孙嘉诚的事上,雍正想救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