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除了孔孟,还有一个人,跟他们俩一样重要,这个人就是荀子。
晚清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尖锐地指出:两千年来,皆荀学也!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之后的中国政治,都是荀子的学说当道。你想,秦始皇最欣赏的两位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嫡传弟子,我下一讲要介绍的汉代大儒董仲舒,继承的也是荀子。
荀子的儒学已经不纯粹了,他是驳杂的儒家。
齐桓公开始,创办了稷下学宫。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家主办、由各路私学入住、自由讲学的高等学府。在它的全盛时期,先秦几乎所有重要的学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通通在这里设下擂台,有一席之地。荀子在这样一所学校当校长,当然就不能只崇尚一家思想,得兼容并包。
这么看的话,荀子像谁?我觉得,很像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荀子的思想,影响了其他各家的思想,同时,各种思想也反过来影响了他。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的门徒,但是他的思想其实海纳百川,融合了先秦各家的思想。
荀子和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荀子却认为人性是恶的。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意思不是说天下的人都是坏人,而是说,人生来就有各种欲望。而善呢,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伪”在这里不是虚伪,而是人为的意思。
孟子一口咬定道德起源于善,但荀子摇摇头:不对,道德是起源于理性。人生来有七情六欲,但是人还有一种能力,是动物没有,人所独有的,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理性。所以,个人的欲望不可避免,但是必须受到限制。这个限制就是礼。礼的功能,就是规范和限制人的欲望。
儒家说,恭顺、谨慎、勇敢、直爽虽然都是美德,假如没有礼的规范,都会变味,成为缺点。恭顺而不知礼,就只是白白劳累;谨慎而不知礼,那只是懦弱;勇敢而不知礼,就变成了鲁莽;直爽而不知礼,一定会得罪人。所以,美德与缺点,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过分与不足一样,都害死人。好的美德,都是有尺度的,不走极端,讲究分寸感。这个尺度和分寸,就是儒家的礼,是一套行为准则。
礼是什么?它可能是禁锢个性发展的牢笼,但是它同时也是让古代社会能够健康运转的文明法则。
懂分寸知进退是不是礼?很多人觉得自己做的到吧?但是好难啊!
不然怎么会验生长出“冒犯的艺术”,礼本身就是艺术吧!我这话就有点其善者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