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认识几个词汇:(信息来源医学百科)
名词: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儿童疾病:注意缺陷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即感统失调,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但这并不是说ADD患者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只是不能决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场合。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专注。
儿童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即多动症,患有ADHD的孩子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差、书写潦草、活动过多,还有的孩子表现为:冲动任性、顶嘴冲撞、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者行为幼稚、怪僻、无目的以及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无论怎么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疾病: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提问者:你好灰灰,有事情请教你,很需要你的帮助,老师说我儿子专注力不够,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你能给点我建议帮助培养专注力的问题吗?
我:专注力不够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探其背后,看起来更像紧张或者缺乏自信的情绪表现。
首先、专注力的天敌就是经常被打扰。
比如你看一本书,这时有人发你微信,你是不是要回一下微信?这样你专注的点是不是不在看这本书上了?
父母长辈干扰孩子,也和你看书时心系微信是一样的道理。
试一下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再看书,有没有提高专注力?
我建议,
在专注力培养上,需要父母统一做到以下4点:
1、不干扰(在旁边等待和观察孩子)
2、不指责(鼓励对的,忽略错的)
3、不催促(多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4、不代劳(多给孩子创造犯错的机会,并让其自行纠正)
其次、孩子天生就具备专注力,因为孩子是活在当下,他专注的时候不会纠结过去和担忧未来。所以常常表现出最高级别的专注力,叫心流。
只是父母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与孩子不同,会在孩子做的不够好和没有意义的事上过于纠正孩子,杞人忧天。
我始终认为坚持科学育儿,孩子小时候好动都非常正常,其实真按时间算,成人的专注力也就45分钟,别说孩子三分钟热度了。
那请问一下,孩子在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干预过?
提问者:有的,爷爷奶奶有在旁边干预,奶奶特别喜欢干预,我自己一直觉得我儿子还好的,突然听老师说我就发现这个问题要关注起来,老师说他的自控力特别差,喜欢跟风起哄。听到老师这样说感到特别无力。
我:自控力差是没有提前约定规则,喜欢跟风是受他人环境干扰影响。
打扰孩子,是影响孩子专注的因素之一,孩子正在学一件事,旁边有人干预,就在破坏专注力。
因为孩子在玩也就是在学习,如果父母经常的提醒,就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力,我建议提前约定规则,并让孩子复述规则,一旦发现孩子破坏规则,可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重复约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比如喝水或上厕所,我是这样和孩子约定的:水杯放在这位置,渴了自己去取。我带你去一下附近的厕所,如果需要上厕所可以自己跑去,有任何需要帮助,你来找爸爸,爸爸会在这里等你。
公共场所的游戏规则也同样这样提前约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还有其他几点,
分别是:
1、禁止令
2、语言指令啰嗦
3、自信被打击
1、关于禁止令。(否定孩子)
请你回头再思考一下,你对你孩子的禁止令是不是太多了,每天超过3条否定句,就是禁止令多了,他会陷入无力感,这样也会屏蔽感统听知觉而不参与合作,也就是故意屏蔽你说的话,而你会把这种不合作当做是专注力差。
专注力的区分在专业领域不是以好坏优劣之分,而是以【集中】和【分散】区分,集中时是【心流状态】,分散时是【警觉状态】。也就是从静态到动态,专注力都会参与其中。
静态的你知道的,我来解释下动态的,平时你急着过马路,如果你眼睛余光看到边上有辆车朝你过来,你会马上躲开,这就用到了警觉性的专注力,他是动态的。
所以评估专注力不用像老师那样以偏概全去解释。
2、关于语言指令啰嗦。(催促孩子)
父母复杂的语言结构就类似古诗词那样,让孩子难以理解和消化,所以也会体现在专注力和记忆力差强人意的表现上,这当然不能怪孩子。
只要尊重孩子,把话说清楚,比如和他出门时这样说“我们现在需要做这些:第一、整理好玩具,第二、背个包包,第三、换鞋。”
用这种条理性的语句描述任务,还会提高专注力。
比如孩子听不进你的话,其实就是专注力集中的具体表现(因为他在专注于他自己的事),要怎么和孩子说话他才会注意你呢?6岁以下是这样,先走到孩子面前,然后蹲下来,握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温柔的表达。
我们家孩子月龄比较小,在语言理解力上和我们大人存在一定差距,我就会颁发任务卡,完成任务后再以盖章等鼓励方式来和他沟通。如图所示(常用的识物卡):
3、关于自信被打击。(指责孩子并代劳)
孩子做一件兴趣盎然的事的时候,被父母用语言打击了也会无聊,就被破坏专注力了。
因为孩子从专心做事情被转移到关注人生价值上去了,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的行为品质,增强自信心和价值感。
知识点梳理:
1、专注力的起点是兴趣感,专注力的终点是无聊感。我举个例子: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犯困了或者想做其他事的状态就是无聊
2、专注力既有动态也有静态
3、专注力不以好坏优劣区分,而是集中与分散区分
4、培养专注力重点则是培养倾听力和观察力
提问者:我儿子中班,我是两岁开始亲子阅读的,我发现跟他读绘本,他的手很喜欢乱动,就是扣子摸摸,那里动动,听是很喜欢听,就是手乱动。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现象。
我:这很正常的。
我分析下来可能是这样:
1、你读的太死板,没有和他玩起来,他觉得无聊
2、你阅读的时候带预设答案的提问,他感到紧张
我读绘本是玩起来的。比如读《这就是好爸爸》,每一页会停留很久,他不叫翻我就不会翻,举个例子:第一页是爸爸举高高,然后我们可能会玩很多次举高高。还有一页是爸爸是海盗,我就会带他去柜子里翻出魔术头巾和尺,扮演海盗打来打去。这样一本书基本可以读上1个小时,他也会很满足。
关键是阅读他能理解,并和生活相关,而且还要好玩。孩子所有的价值观建立在【好玩】的基础之上,这和我们大人认为【有用】的价值观不一样。你认为他会理解有用吗?
绘本可以+艺术,比如音乐,绘本里有歌,那就一起唱。比如画画,有简笔画的绘本,可以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和孩子一起临摹。
绘本更是+角色扮演剧,可以把绘本里的主人公说成孩子的名字,其他伙伴用玩偶来扮演。创作专属你宝宝的一个儿童剧。
所以你光用朗诵阅读的形式,恐怕太无聊了。孩子分心的反应都是折射出父母的耐心和想象力有限。我建议除了亲子阅读,还有亲子运动。
提问者:亲子运动,那跑步算吗?我们经常会一起跑步。
我:跑步时如果没有小目标和鼓励,可能显得太枯燥,刚开始最好是互动游戏的。比如在家里搞一场小运动会,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平衡木+蹦床+前滚翻+追逐打闹。
因为0-3岁的专注力是靠运动发展起来的。在6岁前,专注力的发育完全和大运动有关。比如坐姿(背部-腰肌核心肌肉的力量)、口齿表达(咀嚼肌的力量)、写字端正(手指小肌肉的力量)、上课听讲注意力是否集中(眼睛和耳朵的神经感觉统合,即感统发育)。除了感统觉,另外还有本体觉,这些和大运动息息相关。如果大运动发育迟缓,那相应的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包含观察能力与倾听能力)、语言能力都会迟缓。
你只要观察一个虎背熊腰坐不住的孩子,看起来是不是特别懒散,其实就是肌肉支撑力量不够,这个和你怀孕后坐不住的感觉是一样的。
专注力与运动密不可分。
我再举一个例子:军人的坐姿正不正?他先天就坐的正吗?纠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每天刻苦训练大运动,核心肌肉才发达。
军人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脑供血都比常人强很多。
提问者:是的,最近听老师这样说“你孩子要学会安静”,我就感到焦虑,怎么和老师沟通呢?
我:只要和老师说“好的,知道了,我再多了解了解”就行。
对于孩子好动的行为,你越压制他,他就越多动。如果不多了解儿童发育一般规律的话,会适得其反。
首先、老师是因为把你孩子和人家孩子横向比较了,比如和专注力集中的孩子去比较,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你认为公平吗?
其次、老师也就只观察了上课时间段,并没有关注孩子生活中的样子,所以老师的意见也是仅作参考,主要还是多了解老师的需要和目的性。
第三、平时也要多刻意锻炼孩子,进行纵向比较(把孩子之前和之后进行比较)。因为如果在两个训练时长不同的孩子之间比较,那么你想追赶上人家孩子就会很焦虑,请尊重你家孩子的发育节奏。
同时父母也需要刻意训练自己,不干扰、不指责、不催促、不代劳。
我觉得你家孩子这个年龄段容易分心也特别正常,原因可能是:
1、长辈干扰和代劳过多
2、方法没有掌握好,没有和孩子同频,孩子觉得不好玩
这两点都会影响专注力的正常发育,但听你描述了后,你们属于正常范围。孩子的感觉是无聊、紧张、无力感。我建议【把要求适当放宽】,心态放松着去接纳孩子。
第四、我建议多运动、少玩玩具,运动也能增加抗挫力的。
1、掌握适当方法
2、关键要好玩
3、不要太功利性
因为玩玩具除了预设标准答案,这些答案都是已知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让孩子去大自然观察每个树叶、树枝或石头的不同,这样就没有任何局限性。
例如:我们家的玩具就3辆宜家的木汽车,其他都是大运动器材,玩具更是分心的主要杀手。
说句题外话,关于选择困难,我家的衣服就迪卡侬的3套运动服,其他都收起来的。因为衣服过多,孩子早上出门会选择困难的,选择困难会慢慢变得拖延症。所以我们全部的衣服就一个季,夏季。冬天最多加一件防风衣,和日本人一样,锻炼抗寒能力的。他要觉得冷,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运动。越运动体质越好,体质越好越不容易生病感冒,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最后如果你还不了解多动症,可以百度一下,多动症是什么意思,再回顾思考一下和感统的关系,感统和运动神经的关系。
总结一下:孩子在做的任何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是在探索和捣鼓,就像科学家和冒险家发现新大陆一样,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没有任何价值。大人对专注力的破坏性是很强的,需要克制和觉察。
专注力包含如下一些品质:
1、耐心
2、勇气
3、自信心
4、好奇心
5、探索欲
6、进取心
7、倾听力
8、观察力
9、判断力
10、独立思考能力
其中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是玩玩具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和生活细节结合,通过捣鼓来摸索得到一套自己的经验法则。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做“否定型”父母还是“支持型”父母,你们是怎么看的?
参考文献: Dr魏坤琳《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
相关文献: 我们所说的“专注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壹心理
作者:灰灰 (我是一个80后奶爸,育儿路上你的知己)
记得看完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