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历史上庄子与惠施的著名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说孩子读书太苦也好,快乐也好,其实都是大人自己的想法,是自己觉得太苦或快乐,而不是孩子的真实情况。
人类自认为是高等动物,是地球上唯一可以思考的动物。按理说是最应该懂得如何发现规律,尊重规律和利用规律的。现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忒拜城郊岩石上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让人们猜的谜:“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成长过程和规律。按照这个过程和规律,人类自身就该相应地进行一些活动。我认为斯芬克斯所说的四条腿的时间,不只是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而是从出生一直到完成学业进入社会。这个阶段,人的任务就是积聚力量,学会独立生活,进入社会后才可以自如地用两条腿走路。
这个积聚力量的过程包括身体上的、知识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等等。而这一切的提高和掌握,都需要通过学习。不认识字以前,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有样学样,看到现实生活里的人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这个范围只限于父母和身边的人,毕竟太小了,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才要认字、读书,这都是生命必需的,而不是外来强加的,如果我们顺应了孩子这一需求,他们就会随之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是不会觉得苦的。
之所以会觉得的苦,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人、主要是家长认为苦,二是孩子不太感兴趣。先从孩子来说,没兴趣的原因是他们现在学习的很多东西,不是孩子们顺着自己认识世界的需要而进入他们生活的,是外部强加过来的。这些强加过来的东西,是专家学者们在归纳人类总体发展规律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也是实践证明了对人类整体发展有益的知识,是成体系的,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础。也许你会说有很多是在生活中暂时用不着的,但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起作用呢。我们大人毕竟是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要比孩子们丰富,首先要认识到,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学习,是他们成长的必需,我们能做和要做的,不是自己先打退堂鼓,先说孩子太苦了,孩子本来不觉得苦,也被我们给带苦了。而是要帮着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把该学的东西学好。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一样,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同样要区分对待。学校的学习就是孩子们的本职,是必须要搞好的,从小养成一种今日工作今日毕的习惯;业余爱好是生活丰富多彩的有益补充,大人要学会发现孩子琴、棋、书、画和跑、跳、球类等兴趣点,并帮着他们发展好,成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良好社交的媒介。
再有一点,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大人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把自己一些潜能也有效地激发出来,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了,我们也幸福地变老了。
祝全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