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
今天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这篇内容相比较其他篇章,内容有点多,但通读之后,我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有一特点,就是喜欢举例子,打比方,读来有趣。有些道理渗透在他讲的故事、所举的例子中,深入浅出,不着痕迹,就像孔子教学生一样,循循善诱。
为什么时代需要新教育?因为我们所研究的新教育,一定要合于现在所需要的。
何为新教育?这儿的“新”,指的是中国教育的自新、常新和全新。自新指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客来则新,客去便旧”。常新指日日新。全新是指从形式到精神,内外一致变新。大到中国的教育是如此,小到一个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学校首先得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不人云亦云,根据自己的特点做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自新。做到自新且常新不断,才能内外全新。做事、办学、做人才能达到陶先生所说的“自主”、“自立”和“自动”。
随后,陶先生讲了新教育的方法要注意几下以点:1.符合目的;2.依据经验;3.共同生活;4.积极设施;5.注重启发;6.鼓励自治;7.全面发展;8.唤起兴味;9.责成效率。
先说说其中“符合目的”这一要求,陶先生讲到:“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就这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对着目的设法。”多么朴实的说法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怎样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呢?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的习惯好了,什么都顺了。二是加强赏识教育,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我们就采用很多办法让学生时时感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三是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多样活动。给孩子去讲大道理,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正像陶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手被火烫着了,才知道火是烫的,手去摸过冰的,才知道冰凉的感觉是什么。同样道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懂礼貌,就得去做一做。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让他们感受到礼貌让人温暖。于是第二天,孩子们就会了。
再说说“注重启发”这一点。先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更要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使他不得不悱。杜威先生也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产生疑问;查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如其不对,就换个法子,如其对了,再去研究。照这方法来解释同类的问题和一切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是杜威的学生,其教育思想也受杜威的影响很大。美国的教育受杜威的影响更大,当代许多先进的教育方法就是在实践杜威的教育思想。当今中国的教育缺少这样的启发式教育。就像我们语文课要启发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会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去想了也就懂了。毕竟这个获得新知的过程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得出的,而不是灌输给学生的概念。但比起陶先生和杜威先生所说的“启发”,效果就不一样了。他们注重的是先生引导学生去质疑、想办法解疑,让学生通过种种办法的比较来研究最佳办法。这样的启发式教育就能培养出具有探究品质的学生。
在“唤起兴味”这一段里陶行知先生讲到了学生的学和乐不可分离,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了。说得太正确了,兴趣和快乐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为师者万万不可老是板着脸,显出威严不可亲近的模样,或是上课、说话做事缺少情趣,否则学生学习就缺少兴味。其实学生不快乐了,我们老师也不会快乐到哪里去。
“责成效率”这点强调的是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一点我很有同感。新教育的注意点有了这一条而变得更有创新的意味了。就像我们平里店中学,教育教学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收到最高的效率,这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如果做到了,那我们的教育必定是新的。
陶先生在他的“新教育”里还讲到了“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的考成“等概念及其特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新课程、符合学生的自主教材,陶先生早就提出来了。陶先生在“新学生”一段文字中是这样写的:“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以前只有在学校里的是学生,一到家里就不是学生;现在都做社会的学生。”在“新教员”一段中提出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
这些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到现在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正因为这样,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倍感亲切。多读陶先生的文章,能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