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笨鸟先飞,我也不是笨得无药可救的那种,只是对于喜欢的就拼命地学,不喜欢的呢就一般般,保持及格。
上大学参加了学生会,我的班主任说:“大学就是一所社会,你现在什么样子,将来踏上社会,你大概还是这个样子。”
遗传我妈的基因,我从小就是一个外向的人,后来呢,经过学生会的锻炼,成为了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外向人。我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我如果不去接受这个事实,我就无法立足在这个环境里,我必须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就我现在而言,衣食无忧,工作稳定,人生重大任务“生完两娃”已经完成,我庆幸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当初想到的,现在都一一兑现,但是为什么我现在还是不满足呢?可能我还有那么一丢丢的上进心吧
为但是我的后半生的人设不是这样的,我想做一个教育学方面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兼职做英语和美术老师。我深深爱上教育,爱上去传播儿童心理构建与健康成长,我想做一个自由的,有血有肉的心灵导师,而不是用理论去束缚别人思想的心理咨询师。
相信大多数的二胎父母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偏爱老大还是老二?这个问题对一男一女的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成分,也有像我这样,俩闺女更偏爱哪个,单纯寻找答案的人。
我的回答是:发自肺腑的两个都爱,只不过对于老大的更多的是心理关心,不能用偏爱表达,而是在每个孩子身上的引导点和方式不一样。
作为俩娃的亲娘,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但是又不一样,照书养也没有完全那么矫情,什么都听书本的。用我现阶段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总结,科学起源于内在的完整的机体经验。所以我在结合孩子自身生长环境和体验,借鉴书本里的相关材料做一些大方向的引导。对待老二同样也是,当猪养其实就是奶瓶没再用消毒锅消毒,穿着上基本上穿姐姐的等等一些矫情的事,教育上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
每逢周末,我的家庭必定会展开一场思想风暴,以孩子的辩论赛为主。太阳花为什么向上开?都是地心引力的原因,才导致所有东西往下坠的吗?为什么你们大人说的都是对的,小孩都是不对的呢?科学家到底是文科出身还是理科出身?等等,有时候作为裁判的我很难给出公平合理的判定,于是我们还是得去翻阅书籍,找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但是通过学习罗杰斯的科学观,我又跟孩子们分享一个新的知识点——科学起源于内在的、完整的有机体内,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一个阶段。虽然她们不太懂,我也让自己反复思考如何把这句话变得通俗易懂。后来想科学家为什么写书都写得这么别扭,直接朴实的表达出来不更好吗?说是写给有智慧的普通人,可是我们群里很多有智慧的人还是不懂啊。
由此,我突然想到,很多科学的东西都是被主观控制着,科学家的思维本来就有区别于普通人,所以他说的智慧的普通人,估计我还没有达到那个智慧的点。
我一直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这是上学时哲学课记忆最深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塑造了我现在雷厉风行,敢想敢做的性格。我也一直鼓励我的孩子,有想法就去尝试,不怕失败,就怕不敢去尝试。
现在的教育和过去截然不同,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提高,但是整体大格局还是应试教育为主。
一方面学校倡导给学生减压,可是课堂上压力小了,课堂下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增加了。先不说兴趣班,现在每个学生基本上有一到两个补习班,再加上周末或者是周中的兴趣班,一个学生每天休息的时间实际上是比以前大大减少,更主要的是孩子们的童年快乐时光比我们过去少得可怜。虽然给他上过学前班,作为作息、学习知识的一个过渡,可是作为一年级的新生,他还是不能接受学校的这种刻板的应试教育与课外兴趣班的自由探索求知的教育相悖的方式。开学不到两个星期,他们班就有两个学生转学。
面对这种情况,我咨询过我的私立学校的一个朋友,他是学校的副校长。他说既然选择了公立学校,如果现在转学,还来得及。如果不想转学,那么就坦然地接受这个现状。首先家长要喜欢这个学校,并且从内心接受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后来我组织几个家委会成员开了个会,并且给学生开了个会,在学生群里、家长群里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寻找一些快乐的因素,来转移学生的学习焦虑,比如周末的各种主题聚会。作为我们家长,首先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让他们感觉我们喜欢这个学校,喜欢这里的老师,喜欢这里的一切,从而引导他们从内心喜欢这个学校。其次,我们作为家长要降低身姿,站在与孩子的同一个视角和心理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思,寻求一些共鸣,达成某些共识。
我会经常拿我小时候的成长历程来与孩子交流,让他了解那时候我们的学习条件没有现在的好,师资教育也没有现在的雄厚,更没有这么多兴趣班可以去选择。只要他们在某个点上与你取得了共鸣,那么这一次谈话就会多少有一点收获。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觉得这评论有点极端。很多时候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这个群造就的你,你的成功不是一个群可以满足的,而是很多个不同元素的群帮你完成的,当然失败也一样,你不能怪这个群影响你成功。
工作中,我一直在鼓励青年员工做一个杠杆青年,鼓励她们多学习各种知识,成为人才。在家中,我也鼓励孩子多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积极地去探索家里和学校以外的新鲜事物,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聆听,用身体去接触。
人生也有中间点,中间点也许是最艰难的,因为那时候你真的迷失方向。但中间点有时也会成为起点,所有事情都会回到正轨。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立的线条,从画布的起点直到终点。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别人交织在一起,有重合,有别离,有纠缠,也有平行,而后构成了我们这一整个色彩斑斓的生活。
我很感恩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很多看似陌生,但又很熟悉的面孔。虽然从未相见,但是大家在这里所说、所发、所感,几乎随时都能碰出火花。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片段都在我身边翩跹飞舞而我努力想抓住。我们来到这里也是为了探求未知,去建立更多元化人际关系,希望在这里,不仅对我,还有大家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