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增长知识,阅读顿悟人生,阅读是一种生活品味,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阅读中深深体会到精神成长的满足与快乐。我愿意将我的阅读经历分享给更多的阅读者。
记得大学时读《红楼梦》第三回,其中有个细节:贾母问黛玉念了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当时老师说“只”字用得好,既表明黛玉在长辈和亲戚面前的礼貌谦虚,还透着一个贵族少女饱读诗书的难掩自豪。
数十年过去了。当我重读,或者准确点说是第一次系统通读《四书》时,更加深了对当年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近读《四书》,纯属偶然。上学期,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需要向某研讨会提供一篇“国学与德育”的主题发言,让我搜集一下有关材料。说起来,我对德育并不陌生,但国学范畴很大,虽说以前接触过“四书五经”,然而所记寥寥。于是,只得临时抱佛脚,先翻检出一部《论语》,大致过了一遍,再联系德育,拟成一篇材料,算是完成任务了。
任务完成了,静心一想,这样被动而仓促地读书总非长久之计。于是想把《论语》通读一遍。为加深理解,我想借助一下网络资源。上网一搜,《论语》讲读文字和视频铺天盖地,网络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热衷彰显了经典阅读的魅力。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比较,我选择了成都“骆驼”老师(王朝正)的“论语讲读”音频,试听了两集,感觉不错,正如他所说,“静心读经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国学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了快乐的读书之旅。具体的做法是,每天读一篇,上午读两个小时,下午读两个小时,晚上再用一个小时,以南怀瑾《论语别裁》、李炳南《论语讲要》、杨伯峻《论语译注》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补充或修正,转天上午,将学习成果系统梳理,完成单篇心得,其余诸篇依此类推。说是快乐之旅,但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一旦深入进去就感觉到难度很大。其间,阶段性出现过疲惫和心烦的状况,于是我几次想放下,去做点轻松的事情。当时,一种特别突出的心理感受是:仿佛一猛子扎入了深水区,游得精疲力尽,潜得孤独难耐,恨不得立刻出水,上岸,透气。心想又没人逼着非读不可,干嘛要自找压力。但静心一想:踏踏实实做事,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既然已经开始,就需要扎实过程,求取一种最好的结果。否则,又怎么能真正体会自主阅读的滋味呢。就是在这种自我劝慰下,我又继续前行了。虽说完整地诵读一遍《论语》仅需2小时,但逐篇逐章、逐段逐句将20篇、近500章、约15000字的《论语》通读一遍,并写下20篇心得,我却整整用了30多天。读完《论语》,我对同事戏言道:这回看谁还敢跟我比拼《论语》。
有了《论语》的基础,我便利用假期开读《孟子》。相比之下,因为《孟子》的篇幅长、难度大,所以网络资源比《论语》大大减少,精品寥寥。无奈之下,我下载了喜马拉雅平台软件,并选择了威海市委党校王肖杰的《直读孟子》音频,将总时长为30多个小时共43节课,完整地听读了一遍。这样的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学习、思考的乐趣,并坚信只要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目标,每天做一点儿,每天做一点儿,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开学后,我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并参考施百忍的《孟子导读》,对《孟子》14篇,286章,38000余字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精读,并写下30篇约17000字的心得体会。“文似看山不喜平”,《孟子》一书的语言就是这样,有的滔滔不绝如江河之水,有的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更有的微言大义似参禅悟道,或是引经据典像雾里看花。而孟子的不朽思想和伟岸人格就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深深地让人折服,久久难忘。
久久难忘的还有《大学》《中庸》的人生哲理和治学修身之道。感受了《论语》的明白晓畅和《孟子》的滔滔雄辩,读《大学》和《中庸》,便仿佛艰辛跋涉后的如履平川,如步曲径,收获并快意着。《论语》《孟子》多达两三百处的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在愉悦的私人阅读中依次生动深刻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常常让我由衷地感叹:哦,数千年来,原来你始终就在这里静静地等待啊!经典的魅力大致就是这样:“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它就在那里静候,等待后人一双双发现的慧眼。
《四书》读毕,我将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我的同事,我们还建了一个“国学研读会”微信群,大家交流讨论,真正体会到经典阅读的快乐。这学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道德经》,并写下一万余字的学习笔记。我将这些感悟发布在微信和简书上,跟书友交流,收获很大。可以说,邂逅经典,是人生的一种幸运。现在回想一下,如果没有临时任务,我根本想不起来看国学;如果没有老师引导和网络平台,我就不会如此便利和系统通读《四书》;如果在此过程中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我就无法坚持;如果没有读写结合和同伴交流,对《四书》的理解也肯定达不到现在的程度。看来,阅读需要契机,也需要引导;需要自主,也不能缺少坚持;需要交流反思,更需要深入拓展。由此我深切地感到,人生无法规划,阅读也很难预设。常常像结交朋友一样,一旦遇到了,喜欢上了,好好与书相伴就是啦。我相信,从《四书》出发,今后我和我的同伴还将延展阅读更多更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此间乐,亦足可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