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朋友一块儿考驾照,朋友A考过科目三了,朋友B还在练习的路上。热心的朋友A积极地帮朋友B传授经验,讲解考场线路图,还说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带着你去考场现场指导考试路线及注意事项。
朋友B听着他热心的帮助,也不客气,星期五下午就让朋友A去考场帮忙指点了一次,这还不够。这不,星期一又提出让小A陪她再看一次。
这时小A有情绪了,谁也不是下班什么事儿也没有,单纯的支应着你考试。小A下班家中还有孩子要照看,饭要做等等家务。问题是在小B一次次求救的过程中,小A还给他发了电子路线图,又一次做了详细的讲解。朋友B还是不罢休,坚持让小A陪着再去看一次。小A这次答应的没有那么爽快了,情绪明显写在脸上,但拗不过他的再三请求,及朋友间的情面,勉强同意带小B去。
说明一下小A的实际情况:小A老公在外地上班,老家离得很远,没有公婆照看孩子,日常寄居在父母家,平时工作期间都是父母在照看孩子。父母已经看了一天孩子,下班自己不赶紧回家接替父母从心里上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太让他们受累了。(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那样的感受)
迫于答应小B要求的无奈,他也是够累,下班他先是回家带上孩子,让看了一天孩子的父母得到片刻的喘息。接着骑着电车跑到市郊去跟朋友会合。
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想,想小A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好人做到底,不能有抱怨情绪;还是觉得小B太麻烦,已经指导了一次,还来麻烦第二次,不能站到小A的立场上考虑他的现实处境。
我想两者兼而有之吧,今天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权衡再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再做决定。不能上来就答应别人,随后出现畏难情绪。
在蔡康永的《说话知道》一书中,他说过,一定不能要事情来的太容易。别人求你帮忙,你一定要设置一些障碍,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如果后来仍然下了决心要拒绝,起码有退路。
就算后来改变了心意,决定做一次好人,帮朋友克服困难,朋友也会因为你是特地排除了各种障碍去满足她的需要,而更加领你的情。
而不是轻易的答应别人的请求,事后想到自身的诸多不便,又碍于面子羞于对当事人反悔。本不是自己的事儿,反而把自己陷入到无端的纠结当中,反悔不好看,答应吧自己又为难。
何必呢?
永远记住让事情在比较不顺利的地方开始,然后一步一步迈向顺利。所有涉及其中的人都会因此而心情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处理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迥异。事前设置很多障碍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容易你会得到尊重,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你会收获不信任,甚至轻易就让友谊的小船侧翻。
无疑小A就是犯了这条禁忌,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难,小B不但不会感激,还会对他心生抱怨,小A也是满腹委屈,为了小B也是没少折腾。最后弄的两个人都不那么愉快。
我现在就在学着这样做,而且发现效果不错,不要觉得这样虚伪,总比硬生生的伤了朋友、同事间的关系好吧。我们身在这个社会总要学点社交技巧才会让我们活的更从容、游刃有余。
有一天,老公的朋友让我下班顺路帮他带份饭。冬天下班本身就很晚了,那天刚好我还有事儿,我就委婉的告诉他我的难处。一份饭,就是拒绝他也没有太大的情绪。
那天刚好办事很顺利,而且我路过他点的饭店顾客也不多,也不需要等很久,我就顺路帮他带回了家。当他知道这意外之喜时你知道他有多高兴吗,本身已不抱希望的事儿,竟然被完成了,那份喜悦与感激之情,到现在还记在我脑海中。那份驿动之情,让我也觉得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而充满自豪。
我告诉他的是我是多么匆忙的完成我的事,我是等了多长时间才买到他心仪的饭。他更是对我爱到不行不行滴。
我开心吗?当然开心,举手之劳,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快乐。他开心吗?他也很开心,意外之喜让他不仅对我感激,更是对我好感备生。
如果我一开始就告诉他,好的好的,不就是一份饭吗?无论如何我都要给你买来的,他会满身心的期待。期间你或许会因为事情没那么顺利而不买,也可能因为过迟,饭店关门而不能完成别人的请求。到时候给一个充满期待的人头上泼凉水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生出来的可都是抱怨。
买饭事儿小,就算不成友谊也不会伤到哪里去。可现实生活中事大,一定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别一不小心让自己陷入到无端的纠结中去,伤人又伤己。
不多说了,其中奥妙自己掂量吧。事虽小,理儿不差。学会这招对我们为人处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