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乡村里,到处都是农田,菜地、玉米地、果树地一并兼备,更值得一提的是,维持家庭温饱的粮田!
对于农村的几乎每一户人家,能够在播谷的好季节,种上一两亩的稻田,实在不行,几分地的稻田,也是可以的。等到收割的季节,若是能有一个好收成,农民们别提有高兴,因为这一担担的稻谷,将减轻那本就收入不多的家庭的一大部分生活支出,简单来说,就是省下一大笔买米钱。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并不是专职种地,也有外出打工的,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或者没有技艺傍身,所以收入并不可观,而这一笔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卑微的粮食支出,当然,这得对国家的为民政策,科技人员的表示崇高的谢意,对于农民来说,还是一笔难以长期拿出手的钱。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干的都是力气活,干得多,自然吃得多,更重要的是,对于为人父母的农民来说,还有一个再苦再累都想要实现的梦想,那就是供儿女上学,似乎,在他们眼里,读书几乎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中下这样一副维持温饱的稻田,之后,它将会成为一副粮田,剩下的钱不仅可以供孩子上学,至少,不用让孩子挣扎着在温饱线上。
抓一把米,放进电饭锅里,加点水,很快,一碗米饭就出来了。可又有谁想过,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种稻人”的收入,做了多少工作,别的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连稻谷这一块,国家,科研人员多少年来,做了多少次努力。
我从三岁起,回到农村,从小就干着一些农活,渐渐地,我长大了,得力了,每到七八月暑假便要帮着父母插秧,我们这是一年两熟的,所以,一年来,晒稻谷,播种,犁地,插秧一年要干两轮。而我所熟知的,就是在八月,在立秋前后,顶着烈日,几乎每家每户就完成插秧了,那时,一块块水田里都会有绿油油的秧苗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等待着四五个月后那耀眼的金黄色。
我的母亲告诉我,现在,我们插的秧苗叫做“杂优”,我想,就是袁隆平先生以及他的团队的研发成果——“杂交水稻”。母亲告诉我,这杂交水稻要比以往的谷种都要高产,如果好好打理,起码收割来的稻谷,不会让我饿肚子。
回顾当初,农民种的水稻种子是自己留的,相对来说,没那么高产,后来种上了“杂优”变高产了很多,“杂优”也在不断地改良,由原来的“273杂优”,再到“165杂优”,再到“169杂优”,再到……
水稻成熟了,收割也是一个大问题。以前,我们家都是抬着一架巨重的打禾机去收割稻谷,收割回来的稻谷晒好后还要进风箱清理后,才能封存。而如今,都是大型收割机就直接收割好了,收割回来的稻谷几乎不用再处理,而开着这些收割机的人一般都是外省来的,这样也给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一份收入,也可谓是农民与工人之间的资金流动吧,这还真得感谢这几十年来,国家科技的不断革新,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又促进了科技的流动。
再来说说“科学种田”这个概念,以前,我只在教科书上看过,而与同我父母亲一样的村民更没听说过,而就在今年暑假,我亲眼见识过了。
与同往年的暑假一样,今年暑假,我回到家里,帮着父母插秧,就在这个暑假,我知道了“试验田”这个名词,就是由农民按顺序播下科研人员所给的谷种,然后插好牌子,牌子上写着谷种的编号,等到可以插秧的时候,一大批科研人员就会拿着一些工具来到,首先就是在水田里拉好红绳,八水田工整地分成几个卡位,再按照之前定好的合理间距插秧,一个卡位的秧苗是同种的,但是不同卡位的秧苗却是有规则间开的。我的母亲告诉我,去年有几户人家的“试验田”很高产,很幸运,今年,我家的水田也被选做“试验田”了,但是天公不作美,我们刚播下种,就被雨水冲打掉了,两次都是如此,所以,只能去收集那些别人家剩下的秧苗,别提有多心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来,一直都在努力,进步,为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几十年来,国家从未忽视过农村问题,不停地帮扶,水稻,水田的改良,美丽乡村的建设,哪一样不得益于国家?为我们伟大的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