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荣获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2019年深圳十大童书之一,百班千人入选书目;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的曲折、传奇一生;兼具文学美和艺术美,文字深邃、图画优美,让孩子明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善待动物、爱护自然
故事简介
苏丹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它于2018年3月19日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也宣告了北白犀这个物种即将灭绝
苏丹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先后经历了三次“断角”:第一次是自己小时候,亲眼看到盗猎者把妈妈的犀角击毙;第二次是自己的犀角被动物园栅栏撞断;第三次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苏丹不被盗猎者杀害,把它的角锯掉了
苏丹的一生是曲折的,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大草原上,当妈妈死后被运送到捷克动物园,它在这里度过了三十多年,老年后又被带回非洲大草原,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
从小到大再到老,苏丹在三个地域生活,童年在苏丹,青壮年在捷克,老年在肯尼亚;从自由到被保护再到半自由,原本自然的生活状态因为人类的贪婪而不得不被打扰,一步步走向灭绝,令人痛心和惋惜
美育欣赏
为了展现苏丹传奇的一生,绘者用了三种色调来表现:
第一部分是它的童年,画面是热烈的橙红色调,橙色代表温暖的母爱,红色代表偷猎者的残暴;尤其是苏丹的妈妈被射杀的那一幕,虽然没有直接的血迹,但是从太阳在水中的倒影和大量的红云便可感受的到这种强烈的情感
第二部分是苏丹的青壮年,这也是它生活最久的捷克野生动物园,大部分是蓝色基调,因为捷克的冬天非常寒冷;虽然苏丹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但是同时也在慢慢迷失自己,用蓝色能表现出它失去自我和自由的悲伤
第三部分是苏丹的老年,整体色调是淡淡的黄绿色;绘者真实地还原了当地的景色,肯尼亚阳光明媚,那里的颜色是低对比度、低纯度的,就像苏丹安逸地躺在草地里晒太阳那种慵懒的感觉一般
最后一页是绘者想象中的画面,粉色的夕阳是梦境的颜色,用以传达苏丹想作为一只真正犀牛的美好夙愿,这美丽的颜色也是绘者给苏丹最后的补偿——他不忍心在结尾写下苏丹离世以及整个物种即将灭绝的事实
文字力量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仿佛诗一般优美,意境深邃,原本沉重悲伤的话题在作者的描述下,让读者感受到的更多是平静和深思:北白犀的灭绝不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而是人类为了获取犀角牟取暴利导致的;北白犀灭绝了,是否还有其他动物也面临相同的命运呢?发人深省
观察细节
绘本有一个单独的腰封,画的是一只老犀牛,它面向夕阳;当把腰封拿下之后,会发现这只老犀牛的角是断的;封面上是一只年轻的犀牛,它在雪地里仰头看向上方
扉页中有一个犀牛的轮廓图,这其实是苏丹晚年时的状态,老态龙钟,头上的角也已经被锯掉
苏丹的妈妈与狮子决斗时,庞大的狮子后面还有几只小狮子,暗含它们是群居;而犀牛则多独居
盗猎者杀害苏丹的妈妈时,画面角落处指出了他们来时的方向,当妈妈倒在血泊中时,盗猎者开的车后留下了滚滚浓烟
苏丹在捷克动物园时,它失去了自由,独自蜷缩在角落处,只有饲养员进来时才有几束黄色的光照在它的身上,从它暗淡的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出它的落寞
苏丹体型庞大,它与前来动物园参观的小朋友们形成鲜明对比;苏丹的犀角被栅栏撞断后,十分沮丧,眼睛微闭;当重新长出来后,又瞪着大眼睛看着自己的犀角,小朋友们也倾斜着身子观察
当苏丹被带回非洲大草原时,它被放进集装箱运送,作者在这里的设计十分巧妙,利用跨页来展示不同的场景,新鲜感十足,一下子就能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锯掉苏丹的角时,它的眼睛被蒙着,大概是不想让它再次经历恐惧,回忆起妈妈被害的场景吧
苏丹在非洲大草原上安度晚年时,整个大跨页的背景是犀牛的轮廓和形状,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惊喜彩蛋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场景,文作者戴芸和图作者李星明于2016年9月亲自抵达肯尼亚,来到苏丹生活的地方,通过近距离接触,深刻感受苏丹不平凡的一生
戴芸说,她在肯尼亚看到过一座小小的“土堆”,不过这个“土堆”并不是由土堆成的,而是105吨象牙和1.35吨犀角焚烧之后留下的灰烬;这些象牙、犀角,已经和滋养它们的6500头大象以及450头犀牛各自安息;我们无法留住这些生命,但可以借助绘本留住它们的故事
育儿启示
如何让孩子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多带孩子阅读科普类书籍、观看纪录片,让孩子认识到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家长以身作则,不参与野生动物交易,比如购买皮毛制品等;保护环境,敬畏大自然,从爱护身边的一花一木开始,不践踏不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