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WiFI、4G网络遍布,摄像头无处不在,各种设备都带着智能系统。年终、每月、每周每天告诉你吃、穿、用、玩、行等的详细数据,给你各种参考指标和建议。银行不需要你跑营业厅就能给你放贷款。汽车自动驾驶,家门自动为你打开,冰箱自动购买食物扔食物,微波炉自动加热。 我们正处于机器智能的大潮中。
来自唐纳德·A·诺曼博士的《设计心理系列》第四部-未来设计。书中对未来产品设计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和指导原则。作者大胆预测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未来产品设计的六大法则。可以启发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设计,并揭示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和原则。
作者举了四种关系:人与传统工具、马与骑手、汽车与驾驶者、机器推荐系统。前三个关系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要从训练和技巧中得来。
从大脑的三个层次构建了一个人与机器的共生系统。如下图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会越来越强大。有朝一日,汽车不再需要驾驶者。如果喜欢开车就像今天喜欢骑马一样在一个特定的“马场”里享受驾驶热趣。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约在1950年左右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者将智能设备的发展从冷硬的、数理逻辑和决策模型转换成柔性的、模糊的人为思考方式的世界。这种思考方式运用了普通常识推理、模糊逻辑(Fuzzy Logic)、概率分析、定性推理和启发式的经验法则(Rule Of Thumb),而不是精确的推演。因此,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检视和辨认物件,理解口语和书面语,会说话,能在环境中移动,还能做复杂的推理。
作者用马与骑手给我们讲了很生动的现在机器的问题。这些智能系统的智慧极为有限,一部机器不可能充分掌握影响人做决定的所有因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接受智能设备带来我们的帮助。当机器做的事越多,它们就需要与人有更多的社交(而不只是对话)。 而像社交技巧(欠缺同理心)、创意和想象力就是机器的弱点,速度、动力、一致性、传感能力等是机器的优点。
自然互动,跨越鸿沟,迈向自然、共生的关系
心理学家李克莱德(J.C.R.Licklid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共生关系“,人与科技和谐、优雅互动指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比较自然的互动,能够下意识地、毫不费力地发生,这是一种自然的、轻而易举的双向沟通。
目标、行动和感觉的鸿沟
自然互动的设计法则
1.简化事情,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2.具有可预测性
3.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
4.让输出易于了解。要给人一个原因或理由,让人觉得这可以自圆其说
5.要有合理的反馈机制,知悉状况,提供反复确认,但又不要被人反感,照顾人的情绪
6.利用自然映射,使互动清楚有效,绝对不要用“错误”来形容人的行为
*这是一个做决策的过程,这比做决策本身更有意义,适用于很多事情上。即我们不要直接给出结果让人们去选择执行,而是要经过大家的参与,经过讨论,辨论后再做出等。 *
诺曼的另外三本书:
设计心理1-设计日常
设计心理2-与复杂共处
设计心理3-情感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