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不应该是个贬义词,应该是孩子最阳光、最开心,成年后最值得回味的一个时期,之所以今天成了许多孩子的“坎儿”,许多家庭的“患”,这是因为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防患未然的意识,青春期教育不能等有备才能无患。
做一个有学习力的家长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内功,就在于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而不要急于求“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不用家长逼,自己会向成才方面努力,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依靠性格的伟大。”
文中所说: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如果说做父母是一种幸福,那么做家长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孩子都会走进青春期,做青春期孩子的合格家长,就更是一门学问了。
《孩子是个哲学家》这本书中说过:孩子能够清晰直接的感受到我们内心深处的隐秘情绪,并能比我们更深更敏感的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防御机制。因此做家长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独生子女、传媒刺激以及成年人教育思想滞后等,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今天青春期孩子如此叛逆的原因。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唯有疏导才是上上策。疏——疏通;导——引导。作为主要疏导者的家长,我们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同时家长必须比孩子高明,不仅能够及时接受各种信息,还要具备筛选、辨别、分析的能力。
做一个在人格上和孩子平等的家长
家长与孩子的区别有性别上的、年龄上的、知识上的、阅历上的、能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唯独没有人格上的。
自古以来,家长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与孩子的平等,放不下家长的架子。一位中学生在说,上中学后父母用的最多的词就是“不许”和“应该,”还有“轮不上你来教育我”之类的话,时间长了他就不爱搭理父母了。这是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教子之道,能怪孩子不接受吗?
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平等还给孩子们:“首先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准确,不恰当的成分,家长不要俯视,而要平视,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当孩子发现您尊重他时,他也是会讲理的。
其次: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家长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只会更加赢得孩子的信任。对于孩子们来说,长辈们能够向他们虚心求教,他们在荣幸之余会增加信心,大人们肯定向他们道歉认错,他们在谅解之余会增加自省。一个充满自信,善于自省的孩子,一定是一个让家长省心的孩子 。
最后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韩素静老师说过:“在她孩子上初中三年的时间里,她给孩子写下了四万多字跟孩子沟通交流。”本书中有不少案例都是家长与孩子进行成功沟通的。我们都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家长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
好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老师与家长联系就等于向家长告状”。其实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共同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学校,家长也老实,确实有合作的必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在刺激着孩子呢,感官同时也对孩子们的心理,思维,情绪,行为,等级的影响和干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的寻求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建设家校合作的首要目的。
文中所说:“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学会教育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能力,形成一种高质量的合力,这样的家校合作才有生命力”。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愿我们都能做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后用纪伯伦的《论孩子》作为结语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2018年3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