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导师助教这个角色。在鬼谷训练营开营的前一天,咏梅老师给所有的导师和助教做了岗前培训。明确的何为“导师级助教”,导是心中有目标,师是手里有方法,能做导师的都是最起码要求学习过导师班的学员,还有很多学习过很多专业知识的老师,手中都是有方法的。不仅是导师还有助教的职责,助是协助完成活动,配合院长完成训练活动,教是提醒孩子们体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听完这个定位后,我做了反思,这两部分都是有能力做到的。
今年是第二年去做鬼谷的导师助教,相比第一年要淡定从容很多,减少了很多的担心,做一名客观的教育观察者和引导者,结果也是很好的,我们组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变,到分别时恋恋不舍,多次表达了明年训练营来复训,我们还在一组。在营里每天依然过着夜里两点睡,早上六点起的生活,身体竟不知疲惫,现在想想是因为“心之力”的缘故,心在哪里,爱就在哪里,潜能就在哪里。
记得前年就想去做助教,担心身体吃不消没去,去年在出发的前一个月进行中药调理气血,知道七天六晚是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在家里摩拳擦掌做好了要去践行、去实战、去挑战的准备,想去真正的推动孩子们一把,想近距离接受院长的指导,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实战,当然也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想知道做导师助教是一种什么体验。当我全力以赴的参与其中,看着我们组孩子们在训练营里肉眼可见的进步,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每天都在发生着微妙的生长,心中倍感欣慰。最后结营仪式时我忍不住的双眼直流,为孩子们的进步,为自己的全力以赴,为了院长做教育的格局胸怀和不容易,为了团队中所有人的辛苦付出。我感动的哭红了眼睛,在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期待着可以多多的去做导师助教贡献自己的一份价值,所以今年早早的报名去做第一期的导师助教。
因为去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在营里听从院长的课程安排,协助孩子们完成学习活动。体贴助教的辛苦,多多的承担一些责任,让助教可以有精力做一些日常的工作安排,理解教官的严厉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院长完成教学任务。我做好导师助教的角色,关注孩子们的状态,心中带着推动孩子们成长的目标,手里用心理学生活化的方法,跟随每日的教学任务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安排。每晚的院长指导时间,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根据指导直接在我们组孩子身上去使用,成为了问题的解决者。所以,今年的导师助教当的不太费劲结果还好。
我们组有个孩子A表达爱的方式是用指责,和他同住的孩子B是把委屈往肚里藏的类型,压抑后说很难听的话刺激A,刚好他俩住同一屋,难免就会有更多的摩擦。也刚好是一对可以彼此成长的搭档,所遇到的人其实是来成长自己的。谁能保证孩子遇到的所有人都是顺着自己心意的呢,谁能保证孩子用指责表达,别人都能包容理解呢。
因此,当第三天时俩人就爆发了一场矛盾,都委屈的掉眼泪,问题出现时就是教育时机到了,我用了院长教的成长对话方式,和他俩进行了一个成长对话,让他俩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核实内心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期待对方如何表达,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进行成长对话后,两个孩子心里有所触动,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毕竟是长期的习惯,很容易就会再次出现。
第四天的中午,孩子A说喉咙哑了,我到房间给他送包药,刚进屋就听到孩子A对B说,“XX,你回来不回来?”因为那个孩子去隔壁房间玩了,孩子A想问他回来休息不,但张嘴就是吼叫。过了五分钟,孩子B回来了,A说“你不是不回来吗?回来干啥?”我提醒他要好好说话,你是关心他是否回来午休,就把你真实的想法说给他听,这是指责,对方接收到的是你对他的批评。孩子A意识到了,声音放低说了句:“XX,你回来睡觉吧!”
因为需要热水冲药,就让孩子A去烧个水,他刚进卫生间,掂着水壶就出来了,伸出食指指责躺在床上的孩子B:“你过来看,你都干的啥?”我被这一声吼叫吸引看向孩子A,他的手势和表情语调,让我突然间看到面前站着的不是一个11岁的男孩,而是一位“中年的妈妈在指责一个犯错的孩子”。我立刻想到了孩子在家中是经受了多少这样的指责,才把这样的话语使用的如此娴熟。我去卫生间一看是洗手池的水堵了,原因是下水的塞子生锈,就给孩子A说,我找酒店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去给同学B一些安抚,给他盖好被子,让他先休息。
再过来拉着孩子A的手,帮他冲了药,此时孩子需要的是温暖,是爱,让他感受到除了指责还有很多中方式可以表达。孩子真的很善良,因为我对他的和善包容,他拉开箱子拿出了一包小面包,一颗大白兔奶糖要送给我。我知道这是他对我表达爱的方式,我说老师刚吃过饭,心意收到了,实在吃不下了,他说不行老师,你要不收是不可以的,说着拉开我的背包把面包装进去,把奶糖打开赛进我的嘴里说,我把糖放进你的嘴里你就必须要吃了。这也是他表达爱的方式,有些武断,我允许并接住他这份情感,并表达了感谢,最起码他在学着表达爱。两个孩子在最后的两天能够和谐相处,有了包容的心。
院长给我们开会时讲:“希望孩子把不好的一面留在训练营,坏脾气、不会说话、指责留在这里,带着崭新的自己回家,回到他的生活和学习中。”真是说中了心声,只要有条件的,一定要给孩子报夏令营,来了就能成长,基础不同,成长的程度也不同,孩子的生命不会被耽搁。
在营里,导师们常常在感慨,在家里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像对待营里的孩子那么有耐心,那么循循引导,那么充满爱的表达。在带营时,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因着信任把孩子交给了心时代,交给了院长,交给了导师们。我们也真的是拿着生命的能量去推动孩子的成长,给足了耐心、细心和认真。很多导师都在写带营的收获和孩子的成长故事,孩子们也给了导师们很多爱的感动,那是一个生命在推动另一个生命的故事,那也是一个生命感动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