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二十一世纪流行的网络用语哪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少不了“我是打酱油的”这一句,使用的频率也高。当今物资丰盈的年代,低于40岁的人或许都没做过这家务事,打酱油这种没有丁点儿技术含量的活儿必将逐渐失传。现在大家都是到超市或便利店,在多种品牌各种口味的调料架上挑选一瓶丢进购物车完事,绝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酱油那样具有仪式感。
那时打酱油的主角,一般都是家中扎着羊角辫的丫头或流着鼻涕的小子,很少有油腻的中年大叔揽这活儿。普通的家庭实景剧是这样演绎的:在厨房里油烟中忙碌的主妇嘟噜一句,没酱油了!叼着劣烟煞有其事翻看报纸的男人低喝一声,去!正趴在饭桌上写作业的丫头或屋前院坝打弹珠的小子嗯哦应声,起身钻进厨房,拎出空空的酱油瓶,接过一毛二分,撒丫子冲出小巷,直奔大街上的供销社商店而去。那店里的酱油大缸,摆放在一长溜柜台的尽头,售货员推开酱缸的木盖一角,揭开缸口的棉布隔垫,一股浓烈的酱香扑面而至。拔下酱油瓶上的布裹木塞,漏子接上瓶口,那充作量器的竹木提子有半斤或一斤的,探入酱缸中提溜出来,翻倒进漏子中,一气呵成,童叟无欺。几分钟后,一路小跑的丫头小子凯旋而归。
现在有人把“打酱油的”定义为冷眼旁观者,或比做社会闲散人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那只是一个跑腿的活儿而已,上纲上线,百般无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中酱油占有一席之地。酱油是最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而成,其色泽红褐色,有独特的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据说酱油还有很多功用,没有见识过的就按下不表,只说一个我所知道的妙用。小时候做家务生火做饭,偶然不小心轻微烧伤或烫伤后,立即用酱油涂抹在伤痛处,止痛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烫伤起泡处涂抹,不日肿泡就会消减,去火毒。
没有考据是哪位高人发明创造了“酱油拌饭”这道贫民美味,也就不好引经据典地胡说八道。如今有不少的美食人士对“酱油拌饭”情有独钟,推崇备至。在此,我也不能免俗,感觉有必要分享一下七十年代的“酱油拌饭”是什么样子的。
那时候我和我姐上小学,运动起来后,父亲因为成份出身问题经常挨批斗写检查,母亲刚生小弟,还要每天上班守仓库,都没时间顾得上管我们小姐弟。容美镇很小,从学校出来穿过一段老街,右拐过溇水大桥走不多远就到家了。中午放学或下午放学后,我们赶回家,照看弟弟,洗衣做饭,帮母亲做家务。正是长身体的丫头小子,时有饥渴难耐,父母常不在家,姐弟俩回到家中四处翻找可吃的东西不得。我们家属于一般的所谓干部家庭,是没有存放零食的习惯的,经济条件不允许。酱油拌饭就成为优选易得的食物之一,两种做法,生拌和热炒。
生拌应该是最符合“酱油拌饭”的源味。站在椅子上,踮脚取下挂在厨房高处通风的竹饭篓子,舀出一碗剩饭,米饭最好,苞谷饭只能凑合。用铁勺子把米饭搅拌、压碎,然后倒出一勺子酱油,倒多了也不行,米饭会被酱油浸透发黑。再搅拌,让米饭都裹上酱油变色。不用加热,直接食用,有生酱味,不好形容。酱油,即是油又当盐,拌以米饭,勉强可以充饥裹腹。这是懒人吃法,没有热锅热灶可以利用的条件下也只能如此了。
热炒,是家中有煤炉子封火没熄,或有其它加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酱油拌饭的升级版。此时先在热锅中加上一勺猪油,然后倒入生拌的酱油饭,尽情翻炒,欢呼声中出锅。
现如今进步了,人们享受到“酱油拌饭”的升级加强版,有日式拌饭、排骨酱油拌饭、扇贝拌饭、酱油虾拌饭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说到底,酱油拌饭做法万变不离其宗,其它辅料虽然可以多样,唯酱油和米饭这两样不可或缺。有人回味吃过最好的酱油拌饭,浮想联翩,黯然销魂,这就多情自娱了。物资匮乏时期,得一碗酱油拌饭收获一点小小的幸福,实属万般无奈。
今日忆起,禁不住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