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恋上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在阅读过程中,我常惊讶于作者对人物心理剖析之细腻,对人性洞察之敏锐。我曾思考过影响我们成为作家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抛去天赋这一无法靠人力改变的因素,也抛去时间、精力这些经常作为借口的低级障碍,原因之一是认知有限,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素材,也没有深奥的思想。另一个原因则是表达能力弱,即使有很多感受也无法通过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就是无话可说和有话又说不出来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开始反复阅读并模仿自己钟爱的作家,不厌其烦地推敲语言文字,并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尝试着将长期萦绕在脑中的疑问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果我的这篇文章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又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主人公纠结、矛盾的心理,我也就达到了此次写作的目的。
当然,如何评判一个作品的优劣,又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因人而异。我不否认,我的确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但是囿于个人经历的不同,这篇文章可能只会带给小众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且愿意继续与我一起思考和探寻。如果一个作品能够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必然是一个鸿篇巨著,一个时代的写照,一部人类的瑰宝。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没有写作天赋,我便只求能在有限的故事框架中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少数派”,把写作当成一个表达自己,并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流的出口。
我成不了天才作家,甚至成不了毛姆和三毛,但我力求做到“不自欺”,“我笔写我心”,用写作来完成一次同自己的对话。最后,我愿用毛姆的一段话作为此篇结尾,以鼓励自己,鼓励每一位真诚的写作者。
“作者为他一本书花费了多少心血,经受多少磨折,尝尽了多少辛酸,只为了给偶然读到这本书的人几小时的休憩,帮助他驱除一下旅途中的疲劳。如果我能根据书评下断语的话,很多书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作者为它绞尽了脑汁,有的甚至是孜孜终生的成果。我从这件事取得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P.S.最近在简书上看到一篇以“为什么放弃日更”为主题的文章,也看到一些指导写作的要求每天都写几百字,由此可见,学习写作这条路真的很艰辛。作为一个身体不太好,又不用以写作为生的人,实在无法对自己开展魔鬼式训练,只是在有写作冲动的时候,才写上几笔。然而即使没有形成习惯,在写《小叶子的世界》时,每天都会完成1000字左右,主要由于那个阶段想法太多,文思简直要喷涌而出,如果不加控制,一下完成两万字,恐怕自己身体也吃不消。后来,又陆续写完了《哪有你这样的猫》和《阿连》,虽然字数不多,却让我陷入到一种情绪中久久不能自拔。因此,每完成一篇作品,我都要缓上很久。每篇作品都是呕心沥血,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也许,这些就是写作于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