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我在微信停用了朋友圈,如今已经一年半了。
关掉朋友圈之后,我并未第一时间意识到,但却是至今最强烈意识到的一件事就是:不用朋友圈,你就真的没什么朋友了。这一点其实我在2016年11月就已经写过,但今天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再写一遍。
只有真正彻底的停用朋友圈我才意识到,微信最强的社交功能其实是朋友圈,而不是聊天框。这一点我实在是后知后觉了,因为早在2014年我就见到一位电影圈人士感慨,想和明星谈合作,明星一直语焉不详,结果“在她朋友圈天天点赞,连点三个月”,“她终于被打动了”。当时看到这段话,我还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以为,微信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能给几乎所有用户一种“我有很多朋友/我有很多有用的社会关系/很多人都在乎我的感受”的强烈幻觉。而微信之所以伟大也就在于,如果你一直按这个世界的逻辑投入进去,完美的执行其中的游戏规则,你就会发现事实真的是这样。只有当你决定告别这套玩法时,你才会发现过去所有的东西都逐渐消失不见——是故,这甚至很难被断言是否真的是“幻觉”。
停用朋友圈几个月之后,我开始明显的感到,过去因为各种缘由走到“一起”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失踪了,除了极个别老友,几乎不存在“互相主动发消息”这种事。而正因为微信在如今个人社交中绝对垄断的地位,当你和一个人没有微信联系的时候,你和他也就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联系了。
这似乎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因为当一个人高频的使用微信和朋友圈时,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存在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看上去很紧密,而且颇有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感觉。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把朋友圈对话和聊天框对换一个位置,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接着我又猛的回想到,这不是人家2014年就已经意识到的那件事吗?
最近有篇挺火的文章叫《互联网完蛋了,已经》,我看后心有戚戚焉。它的大意是讲互联网诞生的前二三十年,一直秉承着分散、开源、共享、匿名、可靠的精神,但当互联网行业开始诞生巨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生以后,这些特质就慢慢被集中、封闭、实名、易逝等属性取代了(是否依旧保有着“共享”这点不好一言以蔽之)。我相信任何在这方面稍有思考的人都会产生至少一部分同感,因为现在显而易见发生的很多事,明显违背了万维网刚诞生或者方兴未艾时所倡导和主流的意志。
我们成长和变老的这十几年,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事情几乎无一例外是大的吃掉小的,新的吞没旧的,后来的消灭掉以前的。你可以说是互联网让你买遍全球,刷朋友圈,BBS谈古论今,把的士叫到门口。但第一,这些事并不是以往完全不存在的。第二,即使它们一开始是真正创新的,很快也会走上合并与垄断的老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越是接近今天,这种事发生的就越剧烈。
这件事放到微信上来说就很明显。过去你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和人们发生联系,如果产生的联系属性不同,涉及的对象和工具也不同。但现在呢,现在几乎只剩微信了,微信甚至只剩朋友圈了。要么你用朋友圈,但必须得接受其中的玩法和规则,不得不背负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那种社交焦虑;要么你不用朋友圈,但相当于抛弃了牵引很多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绳索,不得不面临中断它带来的种种后果。这件事从本质上来看,不是挺荒唐的吗。
按照原教旨主义的互联网精神,如果你喜欢运动,你应该逛虎扑;如果你喜欢IT,你应该去虎嗅;如果你喜欢科学,你应该看果壳;如果你喜欢游戏,你应该刷NGA。再多说一点,不管你玩的是网游还是单机,正版还是盗版,暴雪还是Steam,甚至不同种类不同(硬件)平台的游戏,你要去的地方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细中再往细了说。但我们看到如今微信基本上把一个人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包圆了,不止微信一个app,腾讯这样的巨头在尝试在所有领域把所有事全部包圆。就像游戏,如果你去问一个玩了上万小时的资深玩家,他可以给你讲出游戏这类作品所能抵达的远超常人想象的宽度和深度。但我们知道一个《王者荣耀》就把如今中国游戏90%的关注度、流量甚至利润赚进了腰包。
这其实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当群体默认了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群体就默认了它可以随意操纵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正如大包大揽的微信最终不仅重构了当代中国人的社交方式,也会逐渐重构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和逻辑。最让人无奈的事,这件事似乎是无从反抗的。如果公司和学校的每个人都在玩《王者荣耀》而你不玩,你就是不合群;而如果你要停用朋友圈甚至卸载微信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你几乎是在和社会对着干。
很多人写文批评过如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倾向,微信与朋友圈的种种微妙,其实与此深深有关。但即便批评者(包括我自己)常常也不能免俗,我个人对这些事往往也能够理解。一个饿了太久的人总是言必谈吃饭,正如文明发展至今,早已不存在吃了上顿没下顿这种事,但人们仍就会因为蛮荒时代积攒下来的担忧和恐惧而暴饮暴食,或在饭后贪吃高脂高热的零食和甜品。
功利主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事必谈结果,如果一件事没有好处,这件事就没意义,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你发一条朋友圈五分钟没人赞就会开始焦虑,五分钟被人赞了一百次就会很满足?这一切都是虚荣心作祟。互相填补的心灵空虚构成了朋友圈最基本的玩法,人们在这里构建出紧密而虚弱的联系,彼此用留言但更多是点赞来互相确认“你会和我继续把游戏玩下去吧?”但当有人选择退出时,其实并没有谁会真正留意。因为通常当一个人需要被认同时,他并不在意认同感的确切来源。
当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发生联系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会去想,对方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种好处可以是很多东西,比如主动发来的消息,朋友圈的点赞,一条被我认可的朋友圈,我创造或转发的内容被他转发,红包,群聊,等等等等。然而如果你压根不用微信的核心功能——朋友圈,恰好又没有和他在最近发生过什么交流呢?我可以保证,如果你们现实生活中也没有任何“好处”的关联,这个朋友至少有90%的概率自此不复存在了。不信你可以试试三个月完全停用朋友圈也不主动和任何人说话,三个月后统计一下除了同事、同学、亲戚、密友和其他以线下互动为主要载体的人,还有多少人会和你产生联系。
这件事体验的多了,想的多了,人的想法很容易会堕入虚无主义的深渊,觉得什么都不过如此,甚至什么都不复存在。然而有意思的是,微信和朋友圈本身都并非原罪之所在,因为有些事自古以来就一直在发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名流隐士的故事相传至今了。
很多人讨论到朋友圈这样的功能,手机上的app,甚至手机本身,总是会产生类似断舍离的强烈渴望。乃至一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人恐怕已经脑补出了文章的内容——结果没想到我写的与想象的并不一样。包括我在豆瓣感慨朋友圈之虚无,留言也有人说,是不是放下这份投入,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呢?其实这样的想法,何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功利主义。
我很不喜欢在一个问题上老生常谈,不仅是已有的观点再说一遍没有新意,涉嫌抄袭,最为关键的是其中绝对包含着思维懒惰和投机取巧。正如刘翔不是罪人而是英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知乎上但凡涉及到与此丝毫相关的话题,总有新人大费周章的出来重写一遍,把刘翔遭人白眼时的凄惨境况渲染的六月飞雪,把自己见此不平时的义愤填膺描述的汹涌澎湃——我是说,这事再写一万遍又有啥意义呢,除了骗赞以外?
谈及朋友圈,说的最多的永远是朋友圈怎么不好,某某人戒掉朋友圈,突然书也读的进去了,肥也减得下去了,事业也顺心了,心情也舒畅了,吃饭也香了,睡眠也棒了,人生好似整个飞升起来了,搞的好像刷朋友圈这件事和吸毒一样。如果每个人的生活都能被这种简单的逻辑解释和驱动,那人这辈子也不会活的这么艰难。但人这种生物似乎总是矛盾的,一边过着复杂至极的生活,一边却对粗暴干瘪的“道理”趋之若鹜。
谈到朋友圈,一部分人意识不到它究竟有多耗费时间,一部分人又把这件事想的太过严重。针对前者,你可以去统计一下微信的耗电量和使用时间。针对后者,其实你要知道,无论是微信还是《王者荣耀》,填补的都不过是文明进步所节省出来的原本并不存在的空余,这部分时间说白了,本来就是会被浪费掉的。
你说挤在地铁里,等在车站中,坐在马桶上,窝在沙发里的时间能做什么?我们本来也不过是在容忍生活的疲惫与无聊而已。很多人一谈到空闲利用就是看书学英语之类的套话,事实上即便看的进书学的进英语的人在这种状况下效率也很低,又不缺这样的时机。更何况,看的进书学的进英语的本来就是人群中的极少数,人们为何总要拿极少部分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作为大众一员的普通生活?
归根结底,一个人戒断某件事的渴望越强烈,他越不可能做到这件事,而且也并不真的打算这样做。真正像我这样直接把这件事放下的,当初根本就没遇到什么阻力,也没有出现戒断反应。你又几时见过一个在朋友圈打卡看书、减肥、早起的人真正把这件事做成了的?
刷朋友圈,填补的是生活中那些需要被填补的时间,不想刷了,证明这件事无趣。正确的方法是用一件有趣的事去替换它,而不是用“有意义的事”。这样想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因“有意义的事”做不下去而回归无趣,最后只会陷入无趣到更无趣的恶性循环。
所以,停用朋友圈一年半后,你要问我改变在哪,我觉得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改变。我觉得有些好事发生了,但这并不是不用朋友圈带来的好处。我觉得有些坏事发生了(比如“朋友”流失),但考虑到这似乎本来就是微信带给我的幻觉,所以最后好像也不能怪到微信上去。很多的好与不好其实都不能被这样简单粗暴的归结为是或者不是什么原因,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其他国家的其他语境中,在没有“朋友圈”的其他更大的世界里,在未来无限的可能里,“朋友圈”可以被替换成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概念,但其中体现出来的本质问题,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
每个人都有其被时代裹挟而下的命运,过去这种命运可能取决于物质层面,客观条件,技术原因,如今当这些贫瘠与落后渐行渐远,有些事由也会令习惯了稀少和残缺的古人费解(如果他们能感觉得到的话)。正如今天要是有个人完全拒用微信,甚至拒用智能手机,他基本可以确定“会被社会淘汰”,然而他本身只是做了一个个人选择而已,你又能说他错了吗?
前两天,我一个很好的朋友结婚了,他在朋友圈公布了这件事,结果我因为没有朋友圈,所以当然没有看到,也没有及时祝贺。我现在慢慢回想,感觉这件事无论他在意还是不在意都情有可原。在意:发布了婚讯,没及时看到也没祝贺,身为朋友确实不合适。不在意:为这种事发个消息确实挺奇怪,发朋友圈没看见也正常,身为朋友理应理解。然而,无论事实是在意还是不在意,我也只能在这自己想想,事情本身如何完全不是我能控制的。
我所能做的就是我个人的选择,也就是像现在这样继续停用朋友圈,无论这种选择最终是好是坏。如果注定这种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觉得我都应该坦然接受,因为人为他没法控制的事情操心费力,大概只会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