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杨绛传》和《我们仨》后,有了想整理一下书中人物的家庭,情感,个人发展等情况的想法。具体方向如下介绍:
《杨绛、钱钟书之家庭篇—杨家家庭条件》
整理杨家的家庭条件,包括父母的工作、学识、品质、家族成员构成的情况。
《杨绛、钱钟书之家庭篇—钱家家庭条件》
整理钱家的家庭条件,包括父母的工作、学识、品质、家族成员构成的情况。
《杨绛、钱钟书之感情篇—钱钟书的家庭关系》
整理钱家的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感情状况。以及钱钟书对家庭成员的感情。
《杨绛、钱钟书之感情篇—杨绛的家庭关系》
整理钱家的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感情状况。以及杨绛对家庭成员的感情。
《杨绛、钱钟书之教育篇—钱瑗的家庭教育》
整理杨绛、钱钟书对钱媛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学业、工作、事业情况。
《杨绛、钱钟书之教育篇—钱钟书的家庭教育》
整理钱家对钱钟书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学业、工作、事业情况。
《杨绛、钱钟书之教育篇—杨绛的家庭教育》
整理杨家对杨绛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学业、工作、事业情况。
首先是《杨绛、钱钟书之篇—杨绛的家庭教育》具体情况如下:
杨父的教育:
对待男女的平等
杨绛的父亲对孩子们的管教是很有方法的,对子女都是平等的,凡事也都会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再去解决问题。
正直威严的形象
毕竟杨父是官员,教育问题上,自己的孩子都得上学,培养孩子的成长上也是非常有方法,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也是“凝重有威”的。
追求生活的简朴
杨父的朋友接他们姐妹同杨父一同去他家做客,之前杨绛从来没有坐过汽车。姐妹们参观了如此豪华的家庭之后,也对富豪家的景象十分羡慕。但是杨父听后却说“生活程度不能要求太高”,这简单平淡的话语里,传递了令人记忆深刻的生活态度。他希望孩子们过简朴的生活,也要做一个好人。
不逃避、懂拒绝、勇敢的面对问题
在战乱的年代,有一次,同学们推选出了杨绛来当代表去路上演讲,但是杨绛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小女生去当代表太危险了,容易被欺负。她于是找父亲商量,让父亲当做挡箭牌,不让她去参加。但是父亲却一口回绝了,既然她自己不愿意,就让她自己去说。勇敢的杨绛还是到班里跟同学大胆的说出了不参加,并很好的解释了理由,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这教会了杨绛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很多时候,拒绝比接受更难,只有勇敢的拒绝,才能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很多时候,杨父愿意让孩子顺气自然的成长,而不是呆板的严厉的教育。
杨绛是非常聪明且懂事的人,也很勇敢,她的孩子钱瑗亦如此。
重大事情上自己做选择
要读大学的时候,文科理科成绩不相上下的杨绛就问父亲学什么专业。但是杨父只是告诉她“没什么不该学的,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要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杨父并不会强加个人意愿给孩子。
在关键问题把关
在选医学还是护士上,杨父还是建议医学比护士更好一点,在面对取舍的时候,杨父也是给出自己的分析、建议。
相同的兴趣爱好
爱书
杨父和杨绛都爱读书,父亲爱书成癖,女儿爱书如命。杨父每次买到旧书,都会把书整理的非常整齐,都会把书角粘贴好。
知己情
杨父洞察并理解杨绛的心情,对人的喜好。并会通过语言传达他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
杨母的教育:
懂爱
四五岁的时候,杨绛给妈妈剥了瓜子,一般的父母都会象征性的吃一点,然后都让给自己孩子吃。但是杨母看到了自己孩子那份热切盼望妈妈能收下并喜欢这份“礼物”的时候,杨妈妈就开心的把瓜子都吃了,看到妈妈都吃了,年幼的杨绛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