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其著作《异类》(Outliers)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万小时法则”。它指出,任何人要在大多数的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1万小时来练习。于是我们努力坚持重复练习某项技能,幻想达到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大师级人物。这种想法和观点对吗?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将会为我们理清这个概念。
《刻意练习》一书由本书是两位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本书中作者将会详细为我们讲解刻意练习是什么?心理表征如何建立?所谓的“天才”是天生的吗?成年人能否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万小时法则
如开篇时所说,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某种目标,重复的练习达到一万小时后,就能实现吗?作者告诉我们,披头士大约只花了1100小时的总演唱时长,就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旋风;而那些卓越的小提琴家,花了两万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练习,才达到卓越水平。也就是说单单一万小时并不能保证我们肯定达到目标。但它所指向的专注与努力却是值得肯定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却不一定有收获。这其中就提出了重复练习和刻意练习到底有什么不同?
刻意练习VS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一直重复练习自己的技能,而不注重方法和反馈,这样的练习方法是不能提升个人能力的。比如,同样是练习小提琴,在相同时间内,有些人能取得进步,而有些人却一直停步不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重复练习和刻意练习的差别。
刻意练习,针对某项技能,有目的有反馈的练习。它具有以下特征:
1.它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方法的技能。比如,练习小提琴,你可以知道小提琴拉得最好的人是谁,拉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
2.它处于刚好超出舒适区又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练习。例如,小提琴分等级练习,达到一个级别后,继续下一个等级,而不是一步到位的挑战自己极限。
3.可以设立分级目标,一步步达到。每一步的改进都可以被看到,从而激励练习者继续改进。
4.刻意练习,它需要练习者的高度关注。
5.需要有反馈。既有来自导师的反馈,也有自我反馈。围绕目标,调整进度。
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两者相辅相成。
如何在日常工作运用刻意练习
首先,找到好导师。很多人想练习就自己埋头苦干就行了呗。其实埋头苦干重要,抬头看路也很重要啊。有个指导老师,会加快你进步的步伐。书中,作者做的记数字实验。第一位参与者,在摸索出心得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的朋友,也是一位实验参与者。后者在前期就表现非常好,取得较快进步。
其次,专注和投入。记数字实验参与者,想要取得进步,毫无例外地需要参与者本身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所以作者通常挑选舞蹈演员,体育运动员等,他们已经适应长时间训练,多半不会半途退出实验。
再次,建立心理表征。所谓心理表征,就是对某一技能的认知。例如,小提琴练习。通常水平较高的人,他(她)对小提琴的演奏效果如何,心里有一个完整的图谱。在自己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的错误也会更敏感,从而会改正。就像是一个小孩,从小就开始听音响效果极好的古典音乐,那么他建立的心理表征也会更好一些。
最后,要有反馈。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有反馈再改进。这样才会提高。心理表征也会越来越好。
刻意练习,不是那么愉快的,也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它需要有目标,有练习,有反馈,有改进,才会给你带来预想中的成长。
与《终身成长》一书中作者观点一样。只要我们拥有成长型思维,再经过刻意练习,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是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