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我在简书总共写了13篇文章,相比上个月,有所增加。主要是7月份上班时间闲,于是将闲下来的时间看看文章,随时思考,以便用于写作。
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不知如何继续写下去的窘境。比方说,我看了一部电影、一本书,想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写出来,当我下笔去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写什么,如何写?往往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最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深入了解,说白了就是没有认真看,没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那层本意。
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只有一个办法——反复观看、阅读,也许灵感就涌出来了。我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然后我就再次阅读,并且比上一次更加认真。这样下来,我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整整一个月,我写了13篇文章,并不算多,也不算少,平均算下来2.4天一篇,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一年下来可以写150篇。这样的强度适合我,那我就先暂时按照这样的小目标来进行。至于说,要不要每天一篇,还是看情况而定。反倒是,刚开始写文章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习惯在写之前就给自己定多少多少目标,绝大多数人最后都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不切实际,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后续执行力又跟不上,很难完成当初定的目标。所以,给自己定适合的目标很重要,这往往决定了最后的成败。比如说我,当初我给自己定每天写一篇文章,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在这个过程,我会越来越恐惧写作,到最后肯定坚持不了。
在这13篇文章中,我最欢的一篇是《我的堂弟》。这篇文章,我尽量不用夸张的形容词,基本上用平述直叙来描写我所了解和我所知道的。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写完之后检查,改动的地方也少,字数方面,达到了历史新高。
我想,为什么对这篇文章会如此自信?
第一,我认为是,写出来的事,部分是我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二,素材的来源充足,容易获得。
第三,还有可能是因为之前的积累发挥了作用。
伴随着写作的增多,也越发深入地思考。输出倒逼输入学习方式是很牛逼的学习方式。首先,不会是漫无目的随手翻看,而是有确切的目标,明白自己阅读是为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其次,思考深入了,看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
从6月份写作以来,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什么叫有耐心。一路走过来,也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写作带给我小小的成就感,每当完成一篇文章时,内心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激动;不容易的是,写作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写了一句不知道下一句怎么写,很是烦躁,由此产生放弃的念头。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写作,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看到别人赚了多少钱,不是看到别人靠写作出名了,自己就屁颠颠地跑去写作。而是你真的觉得我就是想写作,就是想把写作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想把自己的历经、生活、想法,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就容易坚持下来,也更容易比别人走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