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把读书的金钥匙

文/相逢一笑

说起读书,可能每个人都梦想着能够拥有一把金钥匙,以便让自己能够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大的收益,洞悉知识的奥秘,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把金钥匙的话,我觉得那就是: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当然是教书育人。可说起读书,我却并不限于专业书籍,我更大的兴趣还是那些文学、历史、哲学、摄影、计算机等书籍。为此,我把自己许多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些“闲书”。并且为自己的这种读书习惯找到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王崧舟就极力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杂家”。

读的书虽杂,却时时不忘观照自身,所以并不会迷失方向。相反,很多时候却能够独辟蹊径,找出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来,收获一份特别的礼物。这种读书的方法,人们多称之为“触类旁通”。

所谓“触类旁通”,成语辞典上的意思是: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格物如此,读书亦如此。

我们阅读的许多书,从表面上来看,彼此都是没有关系的。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毫不相干,而是可以互相启发、相互影响的。实际上“触类旁通”更多地体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相互的激发。如果善于运用多种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深入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更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比如:给学生讲解“写作时要做到主题突出,就必须削枝强干、详略得当”的道理,可以拿两张景深不同的照片来比较,虚化背景、构图简洁的照片当然更能突出主体。这就把摄影与作文结合了起来。

最近两天,我在读一本纪念陈虻同志的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是中国电视著名栏目《东方时空》的缔造者之一、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按说电视制作与语文教学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书中的许多句子却让我有见之恨晚之感。

他说:“与知识相比,有一个更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思维方法,包括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你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应该比知识更重要。”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

他对编导说:“不怕你片子做不好,就怕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好片子。”我在想,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不是也是“不怕你课讲不好,就怕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好课”呢?(前几天,我以此为题的一篇文章,被简书编辑推荐到首页,在此表示感谢。)

他说:“说了和说清楚了,是两回事儿。说清楚了和说精彩了,又是两回事儿。”我们讲课不也是这样么?

事实上,只要你读书能时时想着自己的事,你就能经常从别人的书里找到相应的答案,尽管那书的名字和内容表面上与你想的事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

再说一个个人的经验。10年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各种教育杂志与网上的教育论坛,都在反思“公开课”的问题,到底“公开课”有没有价值呢?我的心里装着这个问题,恰巧翻开一本杂志,上面有许多特别前卫的“概念车”。在那一瞬,我忽然想到:“公开课”是不是也具有“概念车”的特征与功用呢?经过一番思考,写出了一篇文章,没想到很快就被《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刊登了。

读书时,如果能够触类旁通,能从这本书想到那本书,再联想到毫不相干的又一本书,那真算是一大乐趣。这种感觉就好比是旅游的时候,从一个景点又逛到了另一个景点。如果要让这乐趣进而上升到志趣,那就要时刻记住“学以致用”。

附旧文如下:

《“概念车”与“公开课”》
“概念车”是汽车行业的新宠,君不见现今上点档次的车展上,哪个能少了概念车的身影?最近两年,甚至有人说:“任何车展的明星只有一个——那就是概念车。”概念车是人类编织的最美丽动人的汽车之梦。
“公开课”是教学领域的老兵,但凡做教师做得有点小名气的,有几人没有上过公开课?细细想去,活跃在当今教坛上的各级名师,谁没有几节让人回味无穷的公开课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开课已成为各级名师的孵化器,成为区域课堂改革的风向标。
概念车由英文Conception Car意译而来。概念车不是投产的车型,它仅仅是向人们展示设计人员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很可能永远不能投入批量生产。但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不惜巨资研制概念车,并争相在国际汽车展上亮相。
公开课已经风靡教坛许多年,还衍生了许多新名称: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多为名师执教,意在通过成功的示范,给大家提供一种规范的操作范例;观摩课,重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研讨课则需要一个明确的研讨课题,着重在某一方面进行突破。当前的教坛现状是:各级各类公开课轰轰烈烈,你方歌罢我登场。
有人说概念车是不真实的,概念车的观赏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但很少有人质疑它存在的价值。汽车厂商会派出最优秀的设计师,倾巨资打造;车展上人们会争相蜂涌而至,为一睹芳容。
也有人说公开课是不真实的,并因此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精心的准备、彩排被斥之为“作秀”,一遍遍的试讲锤炼被贬之为“打造”。一时间各类报刊杂志中抨击之声骤起,公开课成为众矢之的。
诚然,公开课由于往往在特殊的地点(需容纳较多的人),面对特殊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众多的同行、专家),承担特殊的使命(或示范,或观摩、研讨……),作课教师与上课学生很难做到像家常课那样来上课。实际上,如果一节公开课淹没在实践的一般水平之中,也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就像一辆概念车,如果淹没在量产车的一般水平之中,就必然是失败的设计一样。但为什么给人以不真实感的概念车,其价值却无人敢小觑;而给人同样感觉的公开课,却惹来众人非议呢?
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概念车一定是“理念为先”,要有超前的意识,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正因为有概念的舞动、想象力的迸发,才成就了一辆辆惊艳绝伦的概念车。它身上包含的概念,从一方面暗示着设计者和汽车公司对于汽车未来的憧憬和渴望,从另一方面也成为汽车公司推出下一代车型的灵感。因此,它即便只用来欣赏,也不失其价值,因为欣赏人从它的身上憧憬着未来,汲取着营养。
时下风行的公开课却并非如此。我经常听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这些课纷纷繁繁,多数都会在听过后不久忘却,能够让我不断想起的必定是积极飞扬着新思想、新理念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课堂上充盈的“主体教育”理念,王崧舟老师课堂上洋溢的“诗意语文”理念,孙双金老师课堂上呈现的“情智教育”理念……这些名师的公开课,首先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物,理念的舞动使得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那么生动,给人以启示。理念给人的帮助是启示和引领,而非复制和照搬。一些人常常感叹,把名师所上的一节课复制到自己的课堂上怎么不灵了呢?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只是注意了学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而没有深刻领悟技术背后的“新理念”。一节具有新理念,实践新理念的公开课的价值是不容否认的。
2、概念车一定要“面向未来”,积极实践。概念车是时代的最新汽车科技成果,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概念车把人类汽车文明的理想变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实实在在的范例,摆在人们的面前。它是理想的实践,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为此,概念车的设计人要对最新的科技成果有深入的学习,把技术发挥到极致,穷尽其妙。唯有如此,设计出的概念车才能“独领风骚”。
时下风行的公开课在积极实践新理念方面却并不突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理念的创新铺天盖地,但是不少人把新理念挂在口头上,喊得山响,一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却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一些公开课虽然看似在诠释新理念,但却少有技术含量,如弄个分小组讨论就称之为“合作学习”,对理念的精髓缺乏深入的认识,更不要说技术上的精通了。有专家讲“先进的理念可以使我们做到方向正确,技术的精进可以使我们走向卓越”,这一点在教学上也不例外,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实际上,如何把新理念落在实处,给大家提供一些技术含量高、操作性强的范例,也是公开课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的关键。虽然不少人反对“技术主义”,但回顾自己走过的语文教学路,还真是从一些优秀的公开课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朗读”的指导方法、学生情感的调控方法等,它们把理念具体化,对我的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积极实践新理念,并在“技术”上领跑,得理念之精髓,尽技术之效用的公开课是绝对有价值的。
3、概念车具有鲜明的个性。正是张扬的个性,赋予了概念车无限的魅力,有的概念车以极富现代感的外观设计见长,有的概念车以惊人的速度和提供出色的驾驶乐趣凸显,有的概念车则以关注环保和节约能源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时下风行的公开课呢?因为多数公开课要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学水平,还要代表一所学校的教研水平,乃至于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所以大家都会对它倾力打造。经常看到的情况是一节课到了最后拿出的时候,已与教师第一次试讲时大相径庭了,因为整合了太多人的智慧,所以它更多地体现出“共性”,而非“个性”。大家努力要把公开课“千锤百炼”得绝对完美,殊不知不顾作课人的个性,七拼八凑式的“打造”并非最佳的选择。经常看到这样的公开课,教学环节十分完整,起承转合也很自然,各种手段均有应用,但给人的感觉却好像喝了一碗温吞水,不解渴,不爽气,没有特别精彩的地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了呢?我认为缺少的正是个性。没有了个性的课堂,会让人败了品味,坏了胃口。所以要让公开课有价值,就要让它个性张扬,特点鲜明。
4、概念车的生产无法给汽车公司带来现时的利润,但却往往会在将来给汽车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概念车的研制中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它并不能给公司的现在带来利润,因为这些概念车是不会出售的。但它向公众显示了汽车公司的技术进步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消费者对概念车的反映,为继续改进明确了方向,从而有效地把握未来的市场。
时下风行的公开课却恰恰相反。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眼前,希望通过一节课给个人带来名声,给单位带来声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当功利遮蔽了双眼,人们就很难客观地来对待事物,更难以冷静地进行反思和改进。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所谓十全十美的课是不存在的,一些因为追求所谓的完美,而把创优课演变为“表演课”,把课堂演变为“秀场”的做法,显然是走上了歧途。正确的思路应当是:作课人把创优课活动作为一种听取意见、继续改进的途径,经过几番锤炼,教学技艺自然会得到提升;听课人把创优课活动作为一个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的舞台,经过几场争辩,新思想新理念自然会跃然眼前。的确,创优课的成本明显要高于常态课,选课、备课、制作课件、试讲、研课、磨课、反思、改进、小结……一节创优课,不知要耗费多少个不眠之夜。正因为如此,一节成功的创优课的价值才显得弥足珍贵,在这艰辛的过程中,作课人获得了能力的提升,收获了自信与未来。叶澜教授曾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套用一下叶教授这句话:“一个教师教一辈子的随堂课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上几节成功的创优课,则可能成为名师。”
所以,尽管公开课与常态下的课堂有着太多的不同,但也正因为其不同,赋予了它特有的价值。所以,对公开课不必有太多的抱怨与指责,关键是如何去对待它。如果让公开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概念车”,列位以为如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