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如果有美学的话,不得不提到《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段落,小说中人物的个人命运与大自然的风雪产生了奇妙的交融,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故事美学的最佳范例。
看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如何塑造场景:
故事开篇写到林冲初到草料场时: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
这些景物描写着墨不多,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
林冲从最初的压抑被动,到后来的奋起反抗,英雄由落寞到爆发,与场景完美契合到一起,读者的头脑中甚至会浮现出当时的影像。这就是作者构思设计的高妙之处。
※珍惜你的上帝之手
作者是小说的上帝,要对故事世界中的一草一木负责,你的上帝之手要对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负责。
作者知识的广博程度,会直接表现在作品中。
有的人写景物写来写去,无非室内室外两个地点,乏味之极,其实就是个人的观察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也亟需提升。
小说其实就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世界,首先你自己要相信它的存在,大家才会沉浸到你的世界中。如果你对自己作品的世界都没有想清楚,怎么能让大家找到通往作品世界的路?
塑造创造一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有详尽的描写。
※沉浸感
我们在阅读一些优秀的小说的时候,都有“陷进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被作者创造的故事所感召,精神产生了共鸣,完全沉浸到了故事中去。
我称之为故事的“沉浸感”,这种沉浸体验对于一些幻想类题材的作品尤其重要。比如一些奇幻、科幻小说作品,因为你塑造的世界完全是读者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所以必须要负责的对场景有一些负责的交代。
奇幻小说大家托尔金的《魔戒》被誉为奇幻小说的鼻祖,影响很大,托尔金书中描述的中土世界甚至以假乱真。随便摘取书中一段关于城堡的描写,大家感受一下:
米那斯提力斯的城池是以独特的方式兴建的,城中分成七层,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城墙和入口,但这些入口并非是一直线的:
主城墙的正门位在整座城半圆的东方,下一座门则是建造在城的东南方,第三座则是在城的东北方,所有的入口都是依这样的规律兴建的。
因此,进入要塞的道路蜿蜒曲折地绕着山丘铺设。每当这条道路经过垂直正门的位置时,它都会穿过拱形的隧道,有一座极为庞大的巨岩正好将整座城池分割成两半,只有第一层例外。
这特殊的景观一部分是天然的山势,一部分是古代巧匠的鬼斧神工。这座锋利如同刀刃一般的巨岩就位于正门广场后方,一路延伸到这座圆形城池的最高层……
虽然是虚构的世界,但会无比真实的展示在你面前。
这种境界,很大程度其实是由作者高明的场景描写所带动的。
※类型小说存在的第三重要元素
小说要素除了人物和情节之外,重要的就是环境描写,代入感。
所以,场景描写其实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这也是小说不同于戏剧和剧本的重要区别。场景带入描写,相当于造型和布景师,要把读者吸引到你创作中的故事中。
随便摘取一段剧本:
室外:湄公河
缅甸兰喜岛水域两艘货轮驶来。
中国西双版纳陆兴8号船领航。
驾驶舱一片肃杀,船长警惕地看向周围,是连绵不断茂密丛林。
船长儿子:爸,这就是鬼门关?
船长提着心轻微点头。
——摘自电影剧本《湄公河行动》
大家能看到,剧本最多就是点明了具体地点,其他没有再多的废话。因为剧本其实就是“拍摄说明书”,不保证任何可读性,小说不然,小说天然就要吸引读者。如果你小说也像剧本这样干瘪无趣,那就完蛋了。
为了锻炼自己的场景描写能力,有个秘密的训练的方法教给大家,可以对照着剧本拓展成小说。写成小说之后,在对照影像表现,看看自己描写的是否到位。
总之,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你要对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都要熟悉,要有感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