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亲密关系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让彼此能够全然的做自己,而不是成为彼此的影子”。如果在加上一个赘述:“在不触犯法律边界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
很早前,在笔记本的目录表写下了亲密关系的章节主题,但一直没遇到下笔的契机……
一是美好的爱情虽千姿百态,但幸福的内核却永恒不变。内核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千变万化的表象和决定性本质如何区分?解决不完的课题和追求幸福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二是因为下笔要慎谨,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懂和真懂之间的距离需要时间来一点点的验证和打磨,从不懂到懵懂,从懵懂到践行,从践行到领悟,从领悟到清晰,从清晰到做到,从做到到真懂。知道做不到,还为不知,知道能做到,才是知行合一,才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莫欺于心。
二十岁之前在军校的课堂里听到老师讲过一个关于爱情的论点:“无论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壮爱情,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激情燃烧,如果有如果的话,在现实生活里的爱情保鲜期通常只有三年,过了三年以后便是左手拉右手的感觉。”言外之意,大家都是俗人,免不了人性弱点、财米油盐、苦涩酸乏。暂且不论断这个观点的严谨性,将就听之,但对于二十岁,正把“永恒的感觉”挂在嘴上,印在心上,恨不得拿个小旗别在腰间,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奔赴到懵懂少女面前大谈爱情观的年龄阶段,这俨然是对青少年“价值观”挑战。
“爱”是永恒的课题,也是亲密关系的核心,如果再浓烈的爱都只能维持三年的保鲜期,以此推理保鲜期后的感情生活大概率会“土崩瓦解,一地稀碎”。那么人生漫漫,如何获得幸福?……
一,爱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爱之给予后的价值感,需要爱之接受后的满足感。但是,爱首先是对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一定没有让他人幸福的能力。所以,爱首先不是对他人,而是对自己,当你能学会如何爱自己,你自然就能够学会如何爱他人。当你能够把所有的“第一性焦点”拉到自己身上,你会发现所有的困惑,烦恼,痛苦其实都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做到“唾面自干”的确非常难,但是,如果他人向你吐一口痰只是一下的行为,这一刻心里有何种波动都是合理的、正常的、允许的……但是,你在心里纠结和痛苦了一天,等于你在心里让他人向你吐了一天的痰,他人让你苦恼了一刻,你却让自己痛苦了一天。所以当看他人不顺眼的时候、当遇事感到烦恼的时候、当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在情绪有所波动之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修养、思维,和感受出现了问题?”
我很早之前在和朋友分享亲密关系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水杯理论”。每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装着水的杯子,杯子里的水就如同自己所拥有的爱,如果你杯子里的水是一半的,你是没有爱给他人的,因为匮乏的心理只会带来更多索取的行为。当然,你也不要指望他人能把你杯子里的水填满,欲壑难平,执念难捱。
如果你杯子里的水是满的,你的爱自然就会溢出来感染到身边的人,所以先学会用心的爱自己、感受自己、关注自己、同理自己,你才能同样的对待他人;如果你对自己都很苛刻,你往往对他人会更苛刻。
所以,爱是锦上添花的喜悦,不是雪中送炭的拯救。让自己和他人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不断进化和提升的能力,前提是,首先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你才能深刻的同理到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感受的什么,你才能把这种感受带给你最爱的人。
二,认知的偏差
同样关于爱,你所感受和界定的爱和他人感受和界定的爱是一样的吗?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感受也会不同,那如何用同一种感受来界定爱呢?……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不是智商、情商、爱商……而是认知,理论上讲每个人都存在相对趋同的成长空间,但因时地利的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同。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物质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陪伴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承诺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温柔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蜜语是爱…
有点人会认为给予付出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控制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改变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金钱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真心是爱…
有的人会认为给予尊重是爱…
这些都是爱,也都不是爱,取决于你的后面有没有“但是”。前几天和家人探讨亲密关系时,我同家人说:“我们夫妻的相处模式和你们夫妻的相处模式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也是核心,你们总想着去改变对方,而我们总想着让对方做自己。”
我每天都会问老婆:“你今天开心吗?”,每天都会在微信里发N次口头语:“爱你老婆”,背后的逻辑是,生活始终是动态的过程,而“开心和爱”都是动词,这两个词语是一种魔法,一种让对方感受到“喜悦和富足”的魔法。除此之外还能带来更多的觉察,我们有在意对方的幸福指数吗?有认真的让彼此获得开心吗?我们有认真的爱对方吗?如果你是索取的、交换的、控制的、限制的、言行不一的,你自己是不可能骗过自己的。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做自己,最大的爱莫过于成就(托起)对方。
三,如何爱?
你在为谁为活?谁又在为你而活?你是否活出自己的想要的状态?请认真问下自己这三个问题。
最好的亲密关系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让彼此都能全然的做自己,而不是成为彼此的影子”。如果在加上一个赘述:“在不触犯法律边界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
往往多数人都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不遗余力的改变的对方,只要这么做就会出现无尽的拉扯、内耗和烦恼。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如何能改变他人。想象一下你在灌溉(爱护)一颗花果树木,你可以浇水,也可以施肥,但是你不能拔苗助长,只需要静静的爱护,静静的陪伴就好;当对方需要表达,你静静的聆听就好;当对方需要意见,你给出客观意见就好;如果他(她)需要一个肩膀或怀抱,你第一时间出现就好。
强权主义是人性的弱点,你希望通过控制来提升安全感,你希望通过改变来提升成就感。但是你真的设身处地的为他(她)考虑过吗?她真的需要改变吗?改变后的缺点也许不是缺点了,但优点还是优点的吗?完美主义和比较主义一样,是人们自欺欺人的通病……如果你真的爱一条鱼,不会将它放入鱼缸里;如果你真的爱一只猫狗,不会让他困在笼子内;你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不会让她活成你“思想的影子”。你可能会说,我是为他(她)“好”,但是,为他(她)“好”和让她幸福是两件事,你想要哪一件呢?……
我们与外部的人事物出现了苦恼,往往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外部的感知呈现往往都是自己内部情绪的投射。咱们心理学讲:“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对他(她)的情绪和愤怒往往都是对自己的投射。俗话说,“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间”。而在生活中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和自己亲密相处”,当你懂的了如何与自己亲密相处,懂得了如何爱自己,你自然懂得了如何与他(她)相处,如何爱他(她)。因为你自己对自己的感知是最清晰的,带着觉察,感受不同的自己、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状态,从而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服、最愉悦、最安全的状态,带着这个状态来和你最爱的人相处、相融、相爱、相守……这便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属性,你可以全身心的爱一个人、做一件事,对过程的用心是进取心,对结果的接受是智慧心,有了进取心和智慧心的结合,你才能做到努力但不贪着,爱护但不执念,你自然就能拥有一颗轻松之心,愉悦之心来看待生活,就能感受到很多之前忽略的人事物当中美好的部分,以及本自具足的喜悦和幸福。
在生活中,外部的声音和干扰太多,我们走着走着,就容易迷失自己,不清楚哪些才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无尽的琐事当中,唯独忽略了站在幸福边缘的自己和家人。
你可以找张纸在中间从上至下花一条纵线,左边写五件让你困苦的事情;右边写五件事,分别是:1.健康,2.家庭,3.工作,4.成长,5.爱好。生活由这五个重要的板块组成,痛苦的根源往往都是这几个板块之间的失衡,在某一块放入的精力过多,从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感,身心缺乏安全感。平衡感和安全感的本质是什么?不是金钱,也不是物质,更不是房子和车子,如果你没有了健康,身居国王或者王后也不可能感受到喜悦和幸福,如果你熟读历史会发现有所幸福的帝王是趋之极少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先贤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中庸之道——极致的平衡。只是知知甚少,知行更甚少。
安全感的本质是对生活的掌控感,在具体一点就是“对自己的掌控感”,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无法掌控的时候,痛苦就会随之而来。如果失衡带来的是痛苦,那另一端就是平衡带来的喜悦。如果你对应一下所让你烦心和困苦的是在哪一个部分,如果五个板块你都有兼顾和平衡,你不可能感受不到生命的喜悦,生活的幸福。健康是根基,家庭是意义,工作是价值,成长是认知,爱好的休闲,缺一不可。如果你的内心连自己都看不见、容不下,如何真的看见和容下他人呢?……
让自己放松一点,适当的通过加减让自己的生活归于平衡,每天在睡前静下心问一下自己,今天为健康、为家庭、为工作、为成长、为爱好都分别做了什么,只需要把对应的一件事情用心做好,今天都会是富足的。
认真的感受生活,享受已拥有的,欣赏未拥有的,如同我老婆说的:“大自然都是我们的,还需花高价买别墅私有制吗?”万物本具足,关键是心里能不能容得下,跳出限制看生活,跳出欲望看需求。
认真的打扫一次屋子,认真的看一本书,认真的吃一餐饭,认真的走一段只关注呼吸的路,认真的倾听一次谈话,认真的给爱人一个拥抱,认真的说一句我爱你,认真的问声你今天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