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爸爸讲中国历史:两晋南北朝—大混乱孕育大希望

(大混乱开始前的北方民族分布)

八王之乱

晋灭吴,统一中国,历史上把定都北方时期的晋朝称为西晋。一般来说,刚统一的政权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但西晋却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开国皇帝司马炎并不是自己打天下,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担任曹魏的丞相,传到司马炎已经是第三代,他刚篡位时还比较勤奋节俭,但灭吴之后就失去了锐气,从皇帝到大臣都是骄奢淫逸。

司马炎的舅舅王恺和当时的大富豪石崇斗富,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赤石脂(一种中药)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司马炎暗中帮助王恺,赐他一株世上罕见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结果石崇取来六七株珊瑚树,每棵都比王恺那株强多了,让他随便挑一棵走。战争刚结束不久,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西晋君臣却在如此浪费。

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儿子司马衷(晋惠帝)智力有缺陷,一次听说天下大旱闹饥荒,很多老百姓饿死了,晋惠帝很诧异,没有吃的,“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也可想而知了。没过几年,西晋就发生了大动乱。

司马炎当初不吸取七国之乱的教训,把司马家的亲戚各地封王,结果儿子继位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波及全国,历时16年(西晋总共也就51年),给后来的历史带来重大影响。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平息,人们以为可以喘口气了,谁曾想这只是漫漫长夜的序幕而已,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凛冬即将到来,winter is coming。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口减少很多,尤其北方中原地区,土地无人耕种,政府税收也就少了。于是从曹操开始的北方政权都采取迁移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人口政策,主要的五个民族是匈奴,鲜卑,羯(jié),氐(dī),羌(qiāng)。当时对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

这些胡人与汉族尚未融合,汉人正当权,难免有欺侮压迫胡人的情形,因此民族间存在矛盾。八王之乱,本就虚弱的西晋更加脆弱了,胡人势力较大的地区就自立为国,中原陷入混乱。

西晋统一是在公元280年,304年,氐族的李雄就在成都称王。之后,五族在近300年里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有时一支军队驻扎一个地方,就自称建立了一个国家,所有政权几乎都是短命政权(除了北魏),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要把这些政权一个个介绍清楚,太乱了,也没必要,我们说说五胡乱华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几个重大影响。

一是南方得到开发。311年,匈奴的汉赵政权攻入西晋首都洛阳,这一年的年号是永嘉,史称“永嘉之祸”。西晋灭亡,大批的贵族、官员、百姓纷纷向南方迁移。西晋之前,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南方基本没怎么开发。永嘉之祸后,大量世家大族和知识分子南渡长江,把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带到了南方,历史上叫“衣冠南渡”。大量人口来到南方,带来北方较为先进的技术,加快了南方的开发。317年,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天的南京)建立东晋,相对于北方的混乱,南方始终保持统一和稳定,因此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等到隋唐再次统一的时候,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超北方,成为唐朝盛世的一个重要基础。

永嘉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后来唐朝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还有两次。这三次人口南迁,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明南北融合,虽然中间隔着一条长江天险,但南北最终没有分裂,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大家有没有想过汉代、唐代的人讲话什么口音?要是以为光武帝刘秀一口今天的河南话,唐太宗李世民一口今天的陕西话,那可就错了,今天的北方语系,都是西晋以后,汉族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受他们口音影响而形成的。两千年前的陕西话、河南话,可能要到今天的福建、广东去寻找。中国南方有一个群体叫“客家人”,为什么叫客家?这就是历史上历次北方移民的后代,他们往往是整个家族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整体迁移,后代继续聚族而居,就把历史传统保留了下来。比如闽南语里把锅称为鼎,开水称沸水,类似的古汉语词汇非常多,还有语法,也有很多和古汉语是一样的。难道李白、杜甫他们吟诗用的是今天的闽南语?想想也是蛮有趣的。

现在网络上有种现象,各省的人互相攻击,俗称“地图炮”。熟悉了历史就会知道这真是没必要,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里南北迁徙,整个中国大地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你嘲笑的那个地区,说不定就是你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呢。

二是佛教道教的大发展。宗教的兴起,往往在人们的生活最悲惨最痛苦的时期。在两晋漫长的大黑暗时期,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处在朝不保夕的状态,“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在幸福的时候,认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在痛苦的时候就会思考命运:为什么我的生活这么悲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和传来宗教佛教就在这种背景下兴盛起来。道教是以修仙得到为目的,但在魏晋时期发展出重要的分支,就是画符烧灰,号称能医治百病,听起来很荒唐,但当时确实影响极大。佛教的理论更适合当时的乱世,所以发展极快。它告诉人们,人是有前生和来世的,今天命运悲惨,是因为前生修行不够,所以现在要接受苦难,敬佛修行,争取来世有好的命运。当然,相比这些面向普通大众的传道,佛教道教也有各自高深的理论,尤其是佛教,当时南北各出了一位高僧,北方鸠摩罗什,是西域龟兹(qiū cí)国人,曾到天竺(印度)学法,是当时著名的高僧,他后来在中原北方翻译了大量佛经。南方的法显更传奇,他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天竺取经(比唐三藏更早的取经人),后来从海上回国,正是五胡乱华的时候,长安回不去了,于是来到建康,他在东晋翻译了很多佛经。

佛教除了在情感上给人们安慰,还给中国的艺术和文学带来很多新鲜血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形容时间过得快,会用那些词?一刹那,一瞬间,一弹指,须臾,这些词都是从佛经里面来的。二十刹那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推算一下,一刹那是0.018秒,还真是很短呢。现在有的拍西游记的喜剧片,唐僧很潇洒的打个响指,招呼三个徒弟赶紧出发。不知导演是考证过还是赶巧了。这个其实真不是搞笑,天竺的高僧确实喜欢用弹指(打响指)来启发弟子,大概唐三藏取经时也学会了这招吧。

三是民族大融合。汉族的复杂血统从此开始奠定。西晋之前,汉族的血统或者说DNA还是比较单纯的,就是后来说的本部十八省的范畴。五胡乱华,不管是对汉族还是五个少数民族,都是一个血统大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今天说起来简单,当时是血腥而恐怖的。北方民族文化落后,保留了许多野蛮习俗,最典型的是羯族,他们竟驱使大批汉人随军队行军,拿活人当作军粮。类似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当时曾在多个政权内发生。而汉人的报复也极其激烈,汉族大将冉闵推翻羯族政权后,下令大规模屠杀胡人,这次屠杀几乎将羯族灭绝。

五胡陆续建立政权,割据北方的历史持续了将近300年,这300年对各族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回忆,他们就像被投入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经过300年的锤炼,虽然有仇恨,有对立,但漫长的时间使他们在血统上逐渐融合(300年的通婚,胡汉血缘界限越来越模糊),文化上逐渐融合(五胡的文化与汉族比实在是太低了,建立政权后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汉族文化,否则国家根本没法治理),最终胡汉合为一体,汉族因为文化和人数上的优势,成为融合的主体,到了大混乱时期结束时,匈奴、羯、氐作为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复存在,鲜卑在隋唐时期也逐渐完全被同化,只有羌剩余个别独立族群进入藏区,作为一个民族保留了下来。

这样的融合虽然充满了血腥和痛苦,但对中华文明来说,却是一个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过程。汉族文明发展到西晋,呈现出纤弱敏感、繁复华丽的特征,当初的雄浑壮阔不复存在,这样的文明还能持续多久是要打个问号的。五胡文明确实偏低,要接受汉文明,但那些无病呻吟、繁文缛节的部分,与他们简单直接的文化实在难以通融,于是汉文明也在融合中得到了改造,那种雄壮之美又渐渐回到了我们的DNA里。应该说,经历大混乱时代的汉族已经不是原来的汉族了,我想可以称之为华族,这是中华各族锤炼融合而生成的一个新民族,这种痛苦的重生经历后来还要发生好几次:契丹、金、辽、蒙古、满,每一次经历北方民族的打击,华族都要在浴血之后重生,使中华文明绵绵不绝,代代有新意。

今天我们不要刻意强调民族的区别,实际上今天中国大地生活的每个人,都流淌着当年各个民族的血液。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更应该关注的是文化的沟通和融合,没有当年这些蛮族入侵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华文明不一定能坚持到今天。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再通过战争这种形式实现融合,那么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去接纳外来文化,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巅峰,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世界性。我特别希望今天的孩子们都从小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心态,那样,中华文明就有可能超越唐朝,走到另一个历史高度。

南北朝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东晋建都建康后,南方是一直统一状态,北方则大部分时间都是分裂的。中间有过一小段统一,是氐族的前秦政权,苻坚当政时,任用能干的宰相王猛,国势相当强盛,他试图征伐东晋,统一中国。当时前秦派出近百万大军,而东晋派往前线的军队则仅有8万,苻坚说:我的军队把马鞭投入长江,都能让长江断流,区区东晋,有什么好怕的。这场原本没有悬念的战争,由于苻坚的轻敌,导致前秦在淝水之战(今天的安徽寿县)中大败,中国的统一推后了100年。

前秦短暂统一北方,由于淝水之战失败,内部动乱,北方又分裂了,再次统一是鲜卑族的北魏,北魏的皇室姓拓跋(tuò bá),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全面接受汉族文化,这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北魏统一北方时间很长,有100多年。几乎与北魏兴起同时,南方东晋的司马家族被手下大将刘裕篡位,刘裕自立国号为宋,之后,同样的武将篡位事件屡次发生,先后建立的政权有齐、梁、陈,由于这段时间南北方都是统一的,我们就把宋齐梁陈与北魏对峙的时期称为南北朝。

北魏是在北方百年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统一的,显露出一种雄浑健美,质朴大方的文化特点,比如后代人学习书法,最推崇临摹魏碑,就是北魏时期纂刻的石碑,上面的书法稳重、有力量。北魏佛教发达,特别重视雕塑佛像,他们的佛像不是拿一块石头雕刻,而是用一座山来雕刻,留下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最有名的敦煌莫高窟也是从北魏开始开凿的。去这些石窟参观,你就能体会到北朝文化那种雄伟壮阔的风格,有的大佛耳朵就比成年人身高还高。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在甘肃天水,莫高窟在甘肃敦煌,这些石窟都非常值得参观。

相比之下,南朝文化就显得纤细秀美,这种风格从东晋就开始了。与魏碑的端庄大气对应,是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灵秀,与石窟造像的质朴宏大对应,是南朝建筑的繁复精致。这种南北方文化的差异自此定型,流传至今。

强健的北方文明最终担负起统一的使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如果从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导致军阀割据起算,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400年(中间仅有西晋的短暂统一)。这是中国的大分裂、大动乱、大黑暗时代,三国时期,中国人口减少80%,西晋略有恢复,继之而来的百年大混乱年代又减少人口至少70%。中华文明经历这样惨烈的折腾,仍然一息尚存,死而复生,真是一个奇迹,而更大的奇迹即将诞生,就是下一次要讲的隋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