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可控的机器开始代替咖啡师的人为操作时,作为咖啡师的我们,是否意味将被取代?咖啡师仅仅是个技术工吗?Tampe Tatrum 2015年的讨论里,Adam Neubauer 从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对咖啡师的理解。
对于机器而言,精准是唯一标准。而作为人,交流和连接才是重点。在大机器来临时代,咖啡师的角色会更加侧重于与客人相连接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咖啡制作。
对咖啡师自身其实是需要建立自我幸福感的。真正让我们满足的并不仅仅是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而是所做之事所赋予人生的意义。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短暂的,而生命的意义,自身的意义才是持续性幸福感的来源。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并且可以让此能力充分发挥,可以让他人感到满足才是重点之一。
学习有意识地去工作,融入环境,而不是专心工作。差别是,专心工作是专注于某一行为,而忘记周遭环境发生的一切。有意识地去工作是需要打开身体每一个细胞,体验和融入周遭环境的变化。注意到来往的客人,感知气氛的变化,有意识地做出合理的反应,例如打招呼,发起话题等等。作为咖啡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身体感应力和情感感知力。就像练习瑜伽时,感知身体的力量,呼吸的律动一样,让自己与环境溶于一体。完全的只关注当下的冲煮动作,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人,忽略了咖啡/咖啡馆带给顾客的体验。
与客人的一起工作。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自信与信任的关系。
2) 训练自己观察客人的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处于条件反射性以及无意识的习惯性,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变。 比如咖啡加糖这件事,一些人可能只是长时间的行为习惯而已,那么该如何引导如此的客人就是一个讨论的课题,是生硬的告诉客人“不提供糖”“糖类影响口感”,甚至对此类客人嗤之以鼻?或者寻找另一些行为方式去引导客人?或者制作更适合添加牛奶的咖啡饮品?
3) 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客人的行为模式,提高OPEN THE DOOR SKILLS.( 通过自己的行为或者言语鼓励对方打开话题的能力),运用眼神的接触,语言的鼓励等加强与客人的沟通。
4 另外 利用一切合理的方式让客人参与进来。比如,刚好在磨豆机需要调整的时候有客人点一杯咖啡,会怎么做?温柔的告知客人需要等待的原因和大概所需的时间。。这样真的就可以了吗?如果邀请客人一起参与到磨豆机调整的过程,和他一起经历每一步调整对于咖啡味道的影响,这样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方法?
合理使用声音,气味,身体接触等增加客人整体的消费体验。机器带来的精准让出品保持统一,快速。而咖啡师则渐渐成为引导者,寻找和创造更好的风味,帮助客人选择心意的咖啡风味,传播咖啡知识与理念,建立与客人之间的连系等会成为咖啡师的侧重点。这也需要咖啡师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的技术优势选择正确,更契合的工作岗位。
根据原视频整理,其中包含部分个人观点
原视频地址http://www.tampertantrum.com/barista-as-psychologist/
还可以输入1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