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跑步呢?我记得是当时听了《跑步圣经》后,心中一阵热血沸腾,我暗暗的想,我要去跑步,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但是热血沸腾归热血沸腾,我依旧没有行动,甚至连跑步的基本装备都没买,这时认识了一个一直坚持跑步的朋友,我告诉他我要去跑步,然后他陪我去买了衣服,理所当然的,我还是没能去跑步(想想我的拖延症多顽固),过了没几天,同事办了一张健身卡,他就撺掇让我去也去办卡,结果是健身卡也没办(当时不办卡的原因就是我根深蒂固的认为跑步我坚持不了),最终呢,他替我办了一张一个月的体验卡,从此开始了开始了我的跑步体验(直到现在,我只办了一张体验卡)。
度过了热血沸腾的前期,现在每次在跑步之前我一直暗示自己,算了吧,今天很累,就不跑了吧,幸运的是我很多次都战胜了惰性,我想,不仅仅我有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在跑步的时候都会出现这个阶段,我想这就是过渡期吧,没有了一开始的兴奋,这个阶段是克服惯性的过渡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我的经验,一是内驱力(也就是动机)不够,度过了刚开始的兴奋期之后就忘记了坚持跑步的原因,二是没有计划,比如我,对跑步的要求就是想跑就跑,天气好就跑,不跑的话就是第二天再补回来,根本没有清楚明白的规划,三是走出舒适区,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里,没能摆脱生活的惯性,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
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一内驱力,又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二内驱力,又称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比如说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依旧每天去上班,这是因为工作所能带来的金钱能够满足我们对吃饭住宿的要求,是第一驱动力作用的结果。满足基本需求以后,如果存了一笔钱,换份更喜欢的工作或者去学英语、旅游,满足对精神的需求,这是第二驱动力。拿我来说,106斤还不算胖到不减肥就影响生存的地步,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了,我需要坚持跑步来证明我有毅力,证明我可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活力。
找到了动机之后,一定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果说天气好就跑步,天气不好就不跑,往往会偷懒找借口不去跑步,因为天气的好坏实在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这时候就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准确的记录每天每周每月的跑步情况,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完成目标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一本非常想要的书。
最后,跑步的舒适区保持不跑步的惯性,也就是放弃跑步。每次跑步之前,跑步和不跑步这两种声音都会在脑子里打架,往往都是不跑步的声音占据了上风,这就是惯性的力量。一行禅师说过,改变这种习气的方式首先是接受它,告诉自己,这并不能影响我,从而一点一点的打破这种惯性,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区,进而产生改变。
跑步本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跑步的过程中慢慢寻找它的乐趣,战胜自己惰性的乐趣,这就让跑步本身变得可爱了,与此为伍,让跑步变成我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