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感叹:三十而立,年过半百了却还是一事无成。我们想着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却一直都只能屈服于现实。
其实,半辈子不成事很正常,一辈子不成事也挺普遍。要是把其中的原因弄明白了,成事没有那么难。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人和人之不同,有的人追求在大事中获得成就感,有的人愿意在小事中找到幸福感。这本身没啥对错,只是不论是干大事,还是做小事,能成事才重要。这两兄弟的问题不在于干的是大事,还是小事,而在于最终“没成事”。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成事呢?我们先看看成了事的人是怎么做的。
俞敏洪你听说过吧?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目前公司的市值在75亿美元以上。2009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曾经的留级生,却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他从未留过洋,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他用26个字母拉近了此岸与彼岸的距离,他是一个胸怀世界,志在东方的人物”。俞敏洪著书立说,著作有《永不言败》、《生命如一泓清水》、《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等等。电影《中国合伙人》就是以俞敏洪和徐小平他们创立的新东方学校为蓝本拍摄的。按社会的通用标准,他算是成事之人了吧。
人们知道他成了事,但往往不知道让他成事的,就是一件“想房子”和“捡砖头”的小事。
俞敏洪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顺手捡起带回家。久而久之,俞家的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俞敏洪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狭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更加拥挤不堪。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俞爸爸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俞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俞爸爸做的这一件事情给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做事的心境和态度。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俞爸爸的行为说明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你想想看,建房子是件大事,捡砖头是件小事。如果俞爸爸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吗?;可反过来说,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不过就是想想吗?
当时俞敏洪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是俞爸爸没有放弃对“大事”的追求,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真是穷爸爸,富爸爸,不如有个俞爸爸啊。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俞敏洪,也成了他做事的行为习惯。
在新东方创业过程中,他遇事总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想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是用足够的耐心去坚持不懈地努力,房子不是一天盖成的,砖头也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听完俞爸爸捡砖头建房子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就好像有两兄弟,大哥有干大事的想法,在我理解就像是有建房子的大目标一样,而二哥愿意做一些小事,就相当于有捡砖头的小目标,之所以最终哥俩都没成事,很大的原因就是,二哥只想着捡砖头,捡砖头到底建造个啥并不清楚;而大哥呢,只想着建房子,却不愿意弯腰捡砖头。再看看俞爸爸吧;一面动脑想房子,一面动手捡砖头,自然而然地成了事。
所以二哥别只顾着捡砖头,要给自己定一个“建房子”的目标才行,大哥呢也别只想着建房子,再好的房子,没有砖头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沙滩城堡。
不过你知道了这个道理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办?我看可以有三条选择:第一是大哥二哥两个联个手,大哥做大事想房子,二哥做小事捡砖头。若是兄弟俩合不到一起去,可要费点事改变自己,二哥学会想大事,大哥学会捡砖头。
若是还不成,那也没关系。各自找个合适的搭档弥补自己的不足,心中有房子,手里有砖头,不求一个亿,但求成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