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说到旅行,很多人就像被撩情高手挠了一样,心潮莫名就开始澎湃:今天我要这样浪!明天我要那样浪!整个魂魄飘到全世界各大角落的红灯区大力水手都拽不回来好吗!然而信誓旦旦放出的承诺,最后全被时间扑了空。我知道这并没有错,只因为即便去旅行也没有更自由。紫道为啥不?答案很简单:丫打开旅行的方式不对呗!
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总结起来不外乎跟团或不跟团两大类型。虽然最近很多年,国内无数旅游团因演变成购物团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不屑,但其省心省力的优势依旧是自助游和自由行无法替代的。
问题在于,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的旅行方式是否为大家所接受,仅是到此一游的观光方式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由此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自助游和自由行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
然而,当我们阅攻略无数,熬夜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行程表,然后依照计划按图索骥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吃大家都说好的当地美食,去看大家都说别人没看过的风景,去体验大家都说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你以为自己特立独行,实际早已泯然于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海的外滩,武汉的黄鹤楼,深圳的世界之窗等等,在很多外人眼中,这些东西似乎都无一例外地代表了它所在的城市,乃至有“不到XXX就不算到过XXX”之类的说法,实际上真正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少会想到去外滩,武汉人绝不会认为一座黄鹤楼代表了整个武汉,而深圳土著也不会认为世界之窗是深圳的标志。
网上攻略的主人也仅是自由行的前人,而不一定是真正了解当地文化的人。所以提供的攻略和推荐往往只是基于一个外来者的主观看法,更何况在这个软文盛行的年代。
因此,当我们想要不一样的旅行,强调去体验当地、本土的文化时,重点并不在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这无非只是组织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有当地朋友带着的自由行,那肯定是最随意最local的旅行(其实也要看这个朋友的品位如何,你懂的)。但如果没有,那参加一个由深知当地文化的人设计的旅行团,再由会中文的地头蛇带着你穿街走巷体验当地生活,岂不美上天?
也许有人会说,不喜欢跟团人太多太杂。那如果是10人以下的小团,同时根据不同线路的风格会筛选合适的人群呢?比如亲子团就没有狗,狗团就都是狗好了。
还有人会说,不喜欢吃团餐,而想要去品尝当地各种独特的美食。那如果我们不吃团餐,请地头蛇给我们推荐出名餐厅,大家随意聚餐呢?
除了上述特定的行程设计,以及配合活动的需要,我们更提倡不早起,不在白天赶路,让大家可以玩得更自由自在。同时我们基本上不会住标准星级的酒店,而是选择当地特色旅馆,体验不一样的住宿风情。比如台东的汽车旅馆,九州的馒头酒店之类的。这就是半团主义!
天时地利的巧合让每一个地方在历史的作用下,积淀下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旅行并不是去找寻同质性,以及那些与你生活的地方一致的生活方式和文体观点。旅行是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在local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暂且抛开自己以前所遵循的标准甚至价值观,而怀持一颗探索及理解的心,去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去发现另一套规则下的世界,然后才有可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世界那么大,你真的用心去看了吗?看的方式正确吗?
旅行本是生活的一种延伸,而不是把它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变成一种孤立存在,一种手段,一种目的。这样就太刻意强化旅行的意义了。事实上,关于旅行净化心灵、拯救灵魂等之类通通都是扯淡。就像大众鸡汤告诉我们的,有心向佛,在哪儿不是修行?想要拯救灵魂,首先,你得有个妹子啊不是你得先有灵魂才行啊摔!
所以,半团主义的核心就是要剥掉那些虚情假意的心灵鸡汤,力使旅行回归旅行本身,大家都能轻装上阵,从生活自身发出,通过旅行延伸出更多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然后带着旅行中所发现的不同视角、认知及体验重归生活本身继续前行。这才是正确打开旅行的方式,也是半团主义一直强调并努力追求的。
光斑君语
18岁读大学,你说想环游世界;
22岁大学毕业,你说等找到工作了再去;
26岁工作稳定,你说等买了房以后再去;
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
35岁有了小孩,你说等小孩大一点再去;
40岁孩子大了,你说等孝顺完老人再去;
到最后,其实你哪也没有去……
囚禁你的不是现实,而是你的勇气
当你决定要出发时,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
微信搜索光斑视界公众账号
加入我们,成为斑点
和我们一起体验旅行的100种旅行方式